【封面新闻】全国政协委员郑鈜: 优化营商环境需立法

作者:张雪萍来源: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9-03-12浏览次数:186

311日,【封面新闻】以“全国政协委员郑鈜: 优化营商环境需立法”为题,采访报道了全国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密切关注并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出建议。全文如下:

2019全国两会,“优化营商环境”是代表、委员讨论最频繁的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也密切关注并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出建议。

 “今年的一个提案,就是希望国家层面能够制定出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条例。”39日,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郑鈜直言,“这是最重要的立法之一。”

封面新闻:今年的提案内容是?

郑鈜:今年主要是希望国家层面能够制定出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条例。

封面新闻:为什么重点关注这项内容?

郑鈜:营商环境的优化,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也是全国各省(市)都在努力的事业。事实上四川已经有打算,希望就此制定地方性法规,但相关的条件还不是太成熟。

 有一个情况是,地方上实际能够做到的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有限,原因在于很多的权限改革和创新还得依靠国家层面。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等待上位法。

封面新闻:还没有地方立法的先例吗?

郑鈜:不是,全国已经有四个地方出台了地方性的法规。包括辽宁、河北、陕西和黑龙江,但是参考价值还不够,主要问题是上述4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条例本身的规定差异太大,有的比较细,有的比较粗。

 更有效更快的方式,还是需要在顶层设计上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所以国务院制定营商环境条例的话,能够比较好地来推进这件事。

封面新闻:通过这项立法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郑鈜:我提出的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是希望通过严格的法律规范和法律责任规定明确营商环境建设的主体、内容、方式以及保障措施等,提炼升华各地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和经验,以精细化的制度规范统筹全国营商环境优化,为以后适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法》打下基础。

 条例要以企业为主体,突出政府义务和政府服务、市场开放和市场公平,重点规定营商环境优化的内涵和方式、政府的市场建设和企业扶持义务、限制和禁止性行政行为、政务服务水平提升、市场秩序维护、法治保障、社会监督和法律责任等内容,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投资兴业和创新创业,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封面新闻:四川目前有哪些准备工作该做?

郑鈜:要在地方立法上面推进营商环境建设这件事,目标是没有错的,方向是没有错,而且应该加快。 应该做的事情包括,需要省人大常委会对这件事情的关心和关注形成共识,同时持续推进调研等前期工作。

 在上位法没有出台前,四川所作的工作,一方面能在现阶段对本地营商环境起到比较好的推进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地方立法积累素材,以后为上位法提供参考。

 我认为这才是积极的态度,无论如何都应该加快步伐。

封面新闻:您怎么评价这项立法的重要程度?

郑鈜:我觉得应该是最重要的事之一。从目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状况来看,都对营商环境优化的需要很大,实际上从中央到地方,也确实把营商环境优化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四川来说,全省都非常重视营商环境的优化。譬如成都,一方面是因为其过去的营商环境排名,在全球都比较靠前,有乘胜追击的良好基础;另一个方面就是在整个经济制度运行法制化越来越强的背景下,优越的营商环境才是比拼的内力,简单粗暴的投资优惠是不够的。

 在这种背景下,但是立法却有不足,尤其顶层设计还很稀缺。

封面新闻:2019年全国人大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我们提了个问题是关于人工智能立法的,您认为这也是现实需求吗?

郑鈜:非常需要。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去年发生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实际上它就是管理制度出现缺陷,以及管理不足才会发生的情况。

 我们过去的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急需了,然后再立法。而现在的情况是由于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出现太快,如果等到暴露问题才来规范,就来不及了。

 以人工智能来说,无人驾驶等已经在很多地方上路测试了,但严重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和一些规则提前界定,以及法律责任的提前理清。

 一定要转变观念,就是立法要走在前面。在问题和矛盾在爆发前,就应该通过立法和制度建设的方式进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