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都有为院士作客西华讲堂谈创新

作者:学生通讯员 徐姝莹 吴奇来源:校团委发布时间:2012-11-28浏览次数:1336

      11月2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都有为应邀作客西华讲堂,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题为“创新是科学的灵魂”的专题讲座。副校长胡丹主持讲座。
     都院士首先从创新的含义入手,列举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创新效果,从而引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史”这一社会发展现象。他谈到人类的三次产业革命,从蒸汽到电力再到现在的信息技术,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伴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创新发展。他鼓励在场同学对新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好奇心,从而推动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的产生。“兴趣、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都有为院士用中世纪科学家达尔文的生平事迹为大家解说,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展现出科学世界的奇妙。
      在大量分享科学界大师的研究经历后,他强调了科学的继续与发展,创新与继承。都有为院士又用现代不同领域的几个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取得成功的例子教育同学们,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的和谐合作有利于创新。“创新贵在坚持,锲而不舍,乐在其中。”都有为院士认为,科技的创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创新也是文学艺术永葆青春的秘诀。“扬州八怪”之所以流芳百世,就是因为他们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开创了新一代的画风。
      在谈及坚持时,都有为院士引用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鼓励同学们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都有为院士指出,“学科的交叉领域是创新的沃土”,灵感是创新的种子,勤奋是创新的基础,兴趣是创新的动力。“自古英雄出少年”,他希望同学们好好利用大学这段黄金时光,在勤奋学习的同时加强合作。当今,竞争谋存已不适合于社会,相依相存才是生存之道。
      在整场讲座中,都有为院士通过大量科学创新实例,阐释了创新对于科学的重要意义,强调科学只有在继承和创新中才能不断发展,并且引用了大量的古诗词,生动地运用文学来解释科学精神,使在场的同学们受益匪浅。

都有为院士简介:
      都有为,1936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博士生导师、教授、中科院院士、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获2000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省部级二等奖4项,获2006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他与科研组的师生共发表SCI论文600余篇,被SCI论文引用4000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19项。
    他长期从事磁学与磁性材料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开展了磁性、磁输运性质与材料组成、微结构关系的研究。研究了锰钙钛矿化合物的磁熵变效应以及小颗粒体系中的隧道型磁电阻效应;研究了磁性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与表面效应,以及颗粒膜的磁性、巨磁电阻效应、磁光效应、反常霍尔效应等,为我国磁性材料的教学与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报告会现场

都院士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