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学子“三下乡”:青春之力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作者:熊贤来源:校团委发布时间:2025-07-07浏览次数:14

7月1日-7月4日,西华大学团委组织学生前往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水堰口村、下院山村开展以“青春赋能绘新景 同心共筑振兴梦”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大学生走进田间地头,聚焦理论宣讲、产业调研、环境美化、反诈宣传、健康服务等领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融合,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合影

理论宣讲入基层,思想引领聚民心

“老辈子,你看现在马路是不是更宽了?村上的环境是不是更整洁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队员创新采用“微宣讲”模式,走进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农家院落,通过谈心交流、互动问答等方式,用小切口、身边事传递党的声音。队员们以村里近两年修整公路、增设太阳能路灯、添置垃圾分类站等可观可感的变化为切入点,以平实质朴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通俗化、大众化表达,让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在润物无声中凝聚群众、引领群众,让理论之花在乡村绽放。

理论宣讲

产业调研促发展,科技赋能助兴农

针对电商平台建设滞后、特色产品销售不畅等困境,经济学院实践队员与村委会负责人、驻村干部、种植大户座谈交流,调研村上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为帮助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实践队员向村民耐心讲解直播空间布置设计、直播平台操作技巧、线上销售引流方式,以及如何精准描述产品卖点,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让农户对直播带货销售模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队员走进中药材、酿酒专用高粱种植基地和蚕桑养殖基地,参与桑叶采摘、田间除草、科学施肥等农事活动,体验农业生产的辛勤和不易,锤炼吃苦耐劳的精神。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实践队员还结合专业知识,提出科学合理的种植建议和技术改进方法。

产业调研

墙体彩绘添美景,艺术绘就新画卷

色彩斑斓的墙绘作品不仅是和美乡村的点睛之笔,也是乡村振兴的文化记忆。美术与设计学院实践队员以墙绘为载体,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艺术活力。前期,实践队员挖掘当地自然风光、农耕文化特色,提炼内中精髓并融入设计方案。在绘制过程中,实践队员顶着烈日酷暑,在空白墙体上完成彩绘创作,让原本老旧的民宅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焕发现代活力。

墙体彩绘

为助力特色农产品销售,实践队员发挥专业优势,改造升级原有农产品包装设计。在前期调研目标消费群体需求基础上,明确产品包装的整体风格、色彩搭配以及包装样式。经过多轮讨论和沟通后,完成具有地域文化标识和品牌辨识度的商标和产品包装设计方案,为下一步吸引更多消费者,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下基础。


包装设计

反诈宣传筑防线,法治之声护乡邻

“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凡是以投资、养老等名义让你们转钱的基本都是诈骗……”针对面向老年人群体电信诈骗高发的态势,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实践队员结合常见的投资理财、以房养老、低价旅游、养生保健等诈骗类型,采用编制宣传手册、趣味互动问答、情景模拟表演等形式开展反诈宣传,让村民熟知不同诈骗类型的套路和作案手法,提高防范诈骗的警觉性,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活动现场,实践队员还发放了法律宣传手册,并耐心解答村民提出的有关债务纠纷、土地承包、务工受伤、彩礼返还等法律问题。

反诈与普法宣传

健康服务惠民生,温馨关怀暖人心

在与驻村干部的交流中了解到村民以留守老人为主,外出行动不便,难以做到周期性健康监测。大健康管理学院实践队员自带仪器设备,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和场镇为60余位村民提供血压测量、自助血糖检测等健康服务。实践队员对来访的村民逐个登记建档,细心询问村民的身体状况,给予专业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建议,普及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提醒村民关注自身健康。

健康服务

同时,实践队员面向当地留守儿童开展绘画课程和心理辅导,分享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大学收获体会,激发小朋友对未来的憧憬,并耐心聆听小朋友的愿望和梦想,鼓励他们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临别之际,还向小朋友捐赠了学习用品、体育器材等物资,寄语小朋友勤奋学习、锻炼身体。

关爱儿童

应急管理学院实践队员面向村民开展急救技能培训,讲授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的急救技能,现场演示规范的操作流程,增强村民面对突发情况时的自救互救能力。

急救培训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开展定点帮扶为契机,组织学生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上好“大思政课”,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同学们纷纷表示,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看到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切感受到青年所肩负的时代责任,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人生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