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西华大学:面向“四未来”构建教师发展新生态

作者:刘雪梅 马思捷 吴颖 庞敏 蒋珍菊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25-09-10浏览次数:10

“中国教育报”910日以“西华大学:面向'四未来'构建教师发展新生态”为题,对我校教师发展新生态构建路径和成效进行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

2025年,国家教育部门发布了《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提出要“培育未来教师、打造未来课堂、建设未来学校、创设未来学习中心”。在2025年8月举办的第五届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四未来”频繁出现,体现出教育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趋势。自2016年以来,西华大学持续立足西部教师教学能力升级需求,依托教改项目“‘智能+’时代下高校‘三元融合’的数字化转型研究与实践”“基于教学正念工作坊的教师教学发展支持工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在不断迭代完善下,逐步构建起AI赋能的教师教学发展支持服务新生态,通过“需求驱动—课程重构—学科整合—中枢建成”四阶模式,建成“1—10—100”未来学习中心。依托AI模型动态分析880万项岗位数据,推动课程与产业动态对接,整合学校3338门课程知识图谱,部署50余个智能工具支持教师研修与教学创新,打造了初级阶段的未来课堂。新生态的构建进一步推动了教师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学研究,助力教师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并成功举办2025年全国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工作坊引导员学术研讨会。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西华大学以赛促教、以技术创新服务支撑教师发展的系统性改革与实践。

以赛促教

探寻教师成长新路径

  西华大学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坚持促教、促研、促改,构建了教学竞赛助力人才培养的创新工作机制。通过校院协同、专家指导、多轮磨课等形式,构建全链条备赛辅导体系,学校平均每年参加院级及以上教学竞赛逾300人次。学校加大投入,优化选手选拔、集训跟踪和经验总结机制,服务教师在赛场和课堂实现同步提升。

AI赋能

构建教师发展新生态

  面对学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资源不均、产教脱节、知识更新滞后等现实问题,西华大学以“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定位,构建了以“四未来”为关键目标的教师教学发展新体系,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的转变。学校打造数字化教师发展平台,建立虚拟教研室,依托“西华大智汇”等智能体,集成AI助教、学业预警、线上巡课等智能工具,搭建起初级阶段的未来课堂形态、打造“1—10—100”未来学习中心,并通过开展人工智能系列研修班等方式探索未来教师的培育机制。

全链支持

加强教师服务新基建

  在服务国家与区域战略需求方面,学校聚焦四川省“15+N”重点产业链建设需求,围绕低空经济、智能农业装备、未来食品等领域,开发100门智慧课程,构建跨学科产教融合平台,推动教育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动态分析产业岗位数据,构建“产业—能力”映射框架,推动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动态对接。目前已整合学校75个招生专业的全课程知识图谱,初步建成覆盖十大学科群的校级知识图谱系统,教学管理与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每年持续开展ISW教学技能工作坊,协同建强名师虚拟教研室、劳模创新工作室,探索开展试点教学创新实践项目,收集学生中期反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全面做好教师教学发展的新基建。为教师更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锤炼教学本领以及激发学生潜能提供咨询、保障与支持,助力教师做人才培养路径的“设计者”、高水平教学的“实施者”、学生创新思维的“点拨者”、学生全面成长的“领路者”。

  西华大学通过系统性改革与持续实践,不仅在权威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还实现了教师教学能力、创新素养与数字水平的跨越式提升,显著拓宽了师生成长与发展通道。学校初步探索出一条契合“四未来”理念、适用于西部高校的教师教学发展新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同类院校数字化转型与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发挥了积极的区域辐射作用。


报道链接如下:

    中国教育报:面向“四未来”构建教师发展新生态  

https://share.app3.jyb.cn/paper_d/4dea2790af5c6d75bac52d7dd3b6ebbe?from=VjZDc29lWmRlREZnUWRtcXVVam1CSGxaMUIyNnhxK0xmVTlvSXltN21hMk0rVGpqTllXU1JXL0VhSHRGQlB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