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了《关于表彰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决定》,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教师唐丹副教授荣获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川观新闻、封面新闻、成都日报锦观新闻以“西华大学教师唐丹荣获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为题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了《关于表彰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决定》,西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教师唐丹副教授荣获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人物名片
唐丹,中共党员,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副教授。获得全国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文科组第一名);获评“四川省最美职工家庭”;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特色教学 彰显木铎之心
唐丹主讲了《中国法律史》《中华法文化的制度密码》等课程。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华优秀的法文化,形成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唐丹在《中国法律史》课程中设计了古礼创新实践环节,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古礼,分析其内在精神并设计创新方案,投票获胜组可实践方案,亲历如何将中华优秀法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唐丹说:“现在有两个小组正在筹划将他们创新的古礼演绎出来,一个是婚礼,一个是小孩子的开学礼,五月底我会联系专业的拍摄团队为他们进行拍摄。”她对课程的改革使得《中国法律史》被评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在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唐丹将《中国法律史》建设成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运用MIF教学范式进行教学。唐丹引入了KOLB学习风格测试实现对学情的科学化评估,合理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预习慕课相应内容,进而在翻转课堂中完成主题演练,并随即进行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口头+书面反馈。她搭建了PASS模型,从论点、论据、框架、展示四方面进行课程的实时反馈,确保翻转课堂不流于形式。同时,唐丹会根据小组成员的主题内容与形象特点为其制作反馈海报和思维导图,使得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2018级知识产权专业的张梦莎评价:“线上线下课堂相结合,轻松的氛围却接收到了充足的信息,师生之间互动灵活,老师的专业授课令我们受益匪浅。”
建工作室 助力教师发展
唐丹不仅上好了每一堂课,同时也致力于教学团队的建设和青年教师培训,向校内外青年教师无私分享其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劳模先锋模范作用。而这条培训和教学相交的路,是她一步步探索的成果。
2007年唐丹初参加工作,最开始只是凭着专业本能讲课。在领导的推荐下,她参加了第三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四川省文科组第一名,代表四川省参加同年举行的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勇夺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为四川省在此项赛事中首度折桂。这次比赛让唐丹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整体的思考,她说:“我始终觉得我是一个努力且幸运的人,我能在教师生涯的关键时刻遇到领导和前辈们的指点和帮助,让我能够去参加竞赛并获得成绩,那我想把这种偶然性变成必然性,形成一种体系化固定化的‘传帮带’模式,让老师们在任何一个职业阶段,如果想去做一些尝试或改变,能够有团队能够来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帮助,同时也能相互交流,彼此温暖。”
在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校工会、教务处和学院的支持下,唐丹领衔成立了西华大学“教师学院”名师团队,校工会将该团队命名为“西华大学唐丹劳模创新工作室”。2020年,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了“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名师团队核心导师团一共有十位名师,他们在各个专业领域都颇有建树,有着资深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团队中呈现纵向上“老中青”接力,横向上“跨学科”模式。
工作室定期会举办名师下午茶、分享午餐会等活动,在这里,老师们可以畅享交流,年轻教师能获得有益经验,中老教师也能接收到新的理念,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力量。
创立团队 专业教学培训
除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外,西华大学“3H”教学培训团队也是唐丹的一个新尝试,“3H”意味着“heart”“hard”和“happy”,团队成员因热爱教育事业而聚集在一起,努力提升教学技能,最终达到快乐教学,而这也是唐丹的教学理念。3H教学培训团队主要进行ISW资质培训,为了更好地建设教师队伍,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唐丹、吴昌东、吉驭嫔三位老师参加了ISW(教学技能工作坊)和FDW(教学技能引导员工作坊)培训,并顺利拿到了国际认证的“FDW”证书。三位老师获得FDW证书后,西华大学可以面向全国举办ISW培训并颁发国际认证的ISW证书。
谈到做教学培训团队的初衷,唐丹认为:“教学要靠本能靠经验,但其实也有规律可循,我希望在提升自我的同时,能够把一些理论的知识构建成体系对年轻老师进行培训,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进一步提升教学技能,帮助他们站稳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