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参加李冰学术研讨会发表观点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作者:张雪萍来源: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9-11-26浏览次数:230

11月23日,李冰学术研讨会在什邡举行,四川数十名专家学者齐聚什邡,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四川省李冰研究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钊参加会议并发表了自己的研究观点。此事受到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成都商报、四川在线、四川新闻网、封面新闻、江西新闻网等媒体广泛关注。现将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转载如下:

可以把它确定为小都江堰。”1123日,四川数十名专家学者相聚什邡参加李冰学术研讨会,并在高景关参观了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所长、研究员赵殿增在参观结束后设想,能否将其纳入到整个世界文化遗产中。

研讨会上新观点

或是同时治理两大水系

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向秦王建议,“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蜀被秦灭之后。李冰作为第三任蜀守来到蜀地进行治理,而他最终以治水之功名垂后世。

在当时情况下,战争是唯一可供实现选择的实现统一的途径。当时诸侯国无不是以农立国,以农竞争。李冰来到蜀地治水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发展蜀地的农业经济。”西华大学副教授、四川省李冰研究会副秘书长李钊说,因此,当时李冰在蜀地治水是为实现全国统一建立一个战略基地。

历史也证明,正是在李冰的治理下,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蜀地成为了秦国的一个大后方,源源不断的为秦国提供人力,物理,财力,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了大功。

李冰最为人广知的水利工程便是都江堰。然而在距离都江堰数十公里外,还有一座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由李冰设计修建,这就是朱李火堰。

根据史料的记载,我们现在一般都认为李冰先在都江堰治水,然后才来到什邡治水。”李钊在会上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个观点,“李冰在蜀地治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是一个前后的顺序。”

李钊认为,李冰作为蜀守,对成都平原肯定是进行了一个全面的考察。在考察的过程中就发现成都平原是两大水系构成的,第一个水系是岷江及其支流,第二个是沱江及其支流。治理这两条水系应该是同时进行的,只不过后期治理重点是放在了什邡。然后精力消退,最后累死在什邡。

李冰在什邡治水还应该进一步挖掘。”李钊说,李冰在什邡治水和在都江堰治水应该是一脉相承的。李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治水理念闪耀着中国智慧的光芒,可以作为我们中国一个特有的治水典范。李冰文化也是我们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文化符号载体。

朱李火堰被称“小都江堰”

专家:能否纳入到世界文化遗产

很多人都知道李冰设计修建了闻名世界的都江堰,对于他修建的其他水利工程知道的就相对少一些。位于什邡境内的朱李火堰便是其中一座“知道的人相对少一些”的著名水利工程。

朱李火堰位于什邡高景关。23日上午,四川数十名专家学者来到高景关,参观李冰在世修建的最后一座水利工程。远远望去,高景关绝壁千仞,与对面 的云盖山左右对峙,形如一道雄关铁门,名叫“瀑口”。瀑口的山形地貌,酷似都江堰内江的宝瓶口,洛水进入瀑口直下,分别注入朱堰、李堰和火堰。

据什邡市党史市志办公室资料,什邡九顶山区有500多平方公里的积雨区。一旦连降暴雨,山洪必然滚滚而下。距历史水文资料记载,最大暴雨时候,高景关水流量是平时水流量的181倍。所以,李冰在完成都江堰工程之后,就来到什邡导洛通山。高景关本来是两山相连的。但李冰采用“火烧水击”的方法:在洪水到来前先用火烧高景关悬崖峭壁,把山岩烧裂开来,待洪水爆发,必然冲击山崖,山崖轰然崩裂,高景关被凿开。在修鱼嘴,即洛堋(石埂分水岭),东面为外江,主要功能是泄洪,西面为内江,主要功能是灌溉。又在内江上中下段修建朱堰、李堰、火堰。

 “它灌溉了什邡、绵竹、广汉、新都、金堂等成都平原部分地区。”研究什邡当地历史的学者郭辉图老人说,四川有两条大的水系,一条是岷江水系,一条是沱江水系。正是因为李冰在岷江水系修建了都江堰,沱江水系修建了朱李火堰,才真正把蜀地变成了“天府之国”。

赵殿增参观高景关后表示,可以把朱李火堰确定为小都江堰。他认为,李冰治水始于都江堰,终于章(山)洛水。现在看来,如果只看了都江堰,没有看章(山)洛水,就没有看清一个完整的李冰,也就没有看清整个都江堰。从这个角度,能不能把这个章(山)洛水纳入到整个世界文化遗产,甚至以后重新开发建设。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冰研究中心”简介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冰研究中心”是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于201712月批准成立的首批10个四川历史名人文化研究中心之一,牵头单位是西华大学。中心由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西华大学三方共建。中心秉承“传承创新李冰文化”的学术研究宗旨,致力于将中心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李冰研究的文献资料中心、学术研究中心、文化交流中心、传承与普及中心、开发与应用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坚持教、学、研、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李冰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宣传、弘扬、发展李冰及都江堰文化。将李冰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多学科、跨学科研究的综合型、复合型的研究中心,不仅为四川地方的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做出贡献,还能为全球性水利工程建设、水患治理、工程管理、生态治理、灌溉供水、水土保持等提供决策参考。自成立以来,中心已拟定并发布30余项“世界遗产都江堰与李冰”的学术研究课题,出版《都江堰文献集成•历史文献卷•古代卷》《都江堰文献集成•历史文献卷•近代卷》、《都江堰文献集成•历史文献卷•文学卷》、《李冰研究学刊》(第一辑)、《天府文化之源——都江堰》等李冰与都江堰研究的基础文献200余万字,为世人提供有关都江堰最基本、最全面也是最权威的文献资源,为都江堰学的建构起到了完备的资料基础,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川省李冰研究学会简介

四川省李冰研究会是在响应“四川省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背景下于2018112日在都江堰市成立的学术研究会。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彭邦本教授为会长。会员包括成都、遂宁、绵阳、乐山、宜宾、阿坝、达州、南充、自贡、内江、凉山、广元、德阳、泸州、攀枝花、眉山、广安等17个市州相关的71所高校、科研院所、文博文化和水利管理等单位。会员中既有许多李冰研究的老专家、老领导和知名人士,又有一大批勇于开拓创新、研究成果丰硕的中青年李冰文化研究学者和热心李冰研究的人员,涵盖了历史、考古、文学、艺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新闻、传播、水利工程、水利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分布合理,重点也很突出,具有广泛性、代表性。自成立以来,李冰研究会秉承“传承创新李冰文化”的学会宗旨,为弘扬李冰的治水精神,深入挖掘李冰治蜀兴水的历史功绩与时代价值,推动优秀巴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学术平台。学会成立以来,已在都江堰、什邡等地举办多次高端李冰学术研讨会,为弘扬、传承李冰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