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展新闻与传播学术讲坛——讲好故事,记者最质朴的渴望

作者:秦思静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发布时间:2024-05-20浏览次数:24

5月17日,为提高学生新闻写作能力,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6A-127开展主题为“讲好故事,记者最质朴的渴望”的新闻与传播学术讲坛。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青年首席记者、封面新闻首席记者杜江茜担任主讲人,学院副院长王学东教授主持会议,传媒系主任乔晓英、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汉语言文学等专业本科生代表参加论坛。

王学东教授主持会议

记者杜江茜以“形式是有力量的”为切口向大家表达了“纯粹文字记者”转向“融合记者”的感受。她用曾经和团队做过的选题《我们住在“熊猫村”》举例说明要恰当处理好主题、核心场景、故事载体之间的关系,在素材选择上要有所取舍。她认为,文字没有视频的冲击力,视频没有文字的张力,二者无法相互替代。杜江茜表示,报道要回归“人味”。在做“快销品”还是“奢侈品”方面,她以2017年叠溪坍塌和金庸先生去世为例,回应了开不开直播以及直播与文稿相互补充的问题。她提到,作为一名记者,除了到现场满足讯息的播报,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应带着眼睛去观察,把自己感受到的每一个细节向大家传递出来。

记者杜江茜向同学们讲解

杜江茜强调“报道的平衡”,以及报道要保持客观中立。最后,谈到“专业主义带来的乐趣”,她表示真正的采访是从关掉采访本开始的,她以自身经历为例,鼓励大家对每一个选题都全身心投入,享受一个人拔节生长的过程,坚持自己的初心。

问答环节,台下研究生问杜江茜“如何打动采访对象?”,她回答,我们要站在相互理解的角度,情真意切地去问,这个行业是靠着受访者的慈悲存在的,我们应理解并不辜负受访者。面对新闻无用论,她指出这个问题应一分为二看待,可以主修新闻,辅修财经、地理等,个人应做到有想法、有热情、能吃苦,才能不泯然众人。

 同学向杜江茜记者提问

王学东教授表示,从喜欢到乐趣很重要,学生要提升自己的文字能力,写作要回归到人性和灵魂。会议最后,杜江茜与大家合影留念。至此,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