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吴海臣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刘蕾副研究员应邀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作者:王楠来源: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4-04-15浏览次数:29

4月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吴海臣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刘蕾副研究员应邀来到我校,在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5D-419会议室带来了题为“纳米孔技术用于研究非共价相互作用”与“基于纳米孔技术的生命解码”的专题学术报告。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唐洁、理学院院长王周玉、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与理学院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报告由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饶瑜主持。

刘蕾副研究员详细地介绍了纳米孔技术在DNA测序领域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动态与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阐释该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研究前沿与应用潜力。随后,她系统介绍了团队近年来利用纳米孔技术在蛋白质测序研究中取得的系列成果。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海臣也分享了团队在利用纳米孔技术研究非共价相互作用的系列工作,从“非共价相互作用的本质”过渡到“非共价相互作用的测量”,报告内容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吴海臣研究员与刘蕾副研究员的精彩报告后,师生的提问环节更是相当热烈。参会的老师、同学们针对报告内容与相关研究课题进行提问和讨论,两位专家一一耐心而详细地作了现场解答,启发了老师们的科研思路。此次学术活动仅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纳米孔技术前沿的机会,也为学院的师生提供了与著名学者交流的平台。


报告人简介:

刘蕾,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2008年中科院力学所取得博士学位,2008年至今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纳米生物效应实验室从事纳米孔单分子分析方向的研究。在Nat. Methods, Angew. Chem. Int. Ed., Nat. Commun.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

吴海臣,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5年在剑桥大学化学系取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到牛津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至2008年底,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孔DNA测序和纳米孔技术在化学生物学中的应用。2009年至2016年期间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展了基于纳米孔的生化分析方法研究。2017年1月至今在中科院化学所活体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开展纳米孔单分子分析方法和单分子测序研究。在Nat. Method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t. Commun.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文章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