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逍遥 ——观舞剧《孔子》有感

作者:唐语汐来源:人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8-12-27浏览次数:6411

    今年的七月二十九号,终于和好友坐在重庆国泰艺术中心的观众席上。舞台上正上演着我们期待已久的舞剧《孔子》。短短八十分钟的表演,让两千多年前这位圣贤一生的经历展现在我们眼前。

    即使在网上观看了无数遍,但第一次现场欣赏这部由国家歌剧舞剧院打造的大型舞剧时,我仍是被它深深震撼了。

    从六佾舞祭祀到孔子辞去司寇之职周游列国,从游说受阻到走向梦中的大同,再从《仁殇》到千古桃李。我依然能看到传统印象中那个克己复礼、有教无类的夫子。但在舞剧演员们丰富的肢体语言和故事情节推动下我更看到了以前未曾发现的另一个孔子。

    他会在落魄饥寒中鼓琴言志,会在受到阻拦时愤然相抗,会因为在梦境中得到王公授剑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为弟子一个个逝去而悲痛不已。第一次,我发觉这个屹立在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的圣人是如此鲜活生动,不再只像书本上那样高深刻板。

    全场演出中最精彩的片段要算孔子的大同之梦了。在梦境中有相携采薇的婀娜少女,有持书颂贤的文人雅士,还有灵动优雅的玉人……舞乐虚实的交融让我看到了孔子心中美好的大同社会。

    其中有一段舞蹈叫做《逍遥》。可能乍一看有的人会觉得奇怪,向来人们提到“逍遥”联想到的几乎是庄子,而孔子很少会被人这样形容。

    其实,在中国,自春秋以来孔子的思想经过两千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在我们许多人的印象中都是以儒学的端方入世的形象出现的,与之紧密联系的是家国社稷之抱负。传统儒学思想文化之礼制,很少会有人会用逍遥来形容他。

    但在关于他的语录和故事中也流露着他本人对于这一境界的追求。例如《论语·侍坐篇》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二三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而在舞剧中《逍遥》也借鉴了这一意境。文人雅士与春日相会相习,宽袍广袖临风而舞,闻诗书高妙之处,心怀逸扬,畅然欢悦,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岂不逍遥快意?

    孔子一生立学,有教无类,不就是希望众生芸芸能在诗书礼义中寻找到和谐、仁善、闻道的乐趣吗?而这正是他所向往的逍遥境界,在真正的大同社会中能感受到这种文化中纯粹的乐趣与自在。也许正是希望追求这种逍遥,他才有勇气辞去鲁国大司寇之职,周游列国,去面对未知的前路。这种美好的希望让他即是在陈蔡绝粮之际仍能鼓琴高唱,诵诗向贤,不为权贵所屈。

    若说庄周的逍遥是展翅九天的大鹏,曳尾于涂的神龟,那么孔子的逍遥便是幽谷静放的兰花,春秋列土间的琴音。正如舞剧结尾《幽兰操》所唱“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逍遥九州,无所定处。”不因天时人地而移所向,居无定处也可慷慨鼓乐。哪怕在两千多年前他生不逢时,没能实现理想,只能寄猗兰以作操。但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他永远与他的理想长存,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精神与灵魂的自由,逍遥九州无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