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谈装置艺术时 我谈些什

作者:陈雪来源:人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8-12-27浏览次数:610

    今年10月5日,英国涂鸦大师班克斯作品《气球女孩》在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104万英镑。落槌一刻,《气球女孩》随即滑落,同时被画框底部隐藏的碎纸机碎成条状。但由于碎纸机故障,画作并未被全部损坏。毕加索说“毁灭的冲动同样是创造的冲动”,当破坏成为创作的延伸,不完整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有人表示当这种行为变成一种装置艺术,必然带来画作的升值。艺术史亦将铭记此刻,人们从中开始更多思考到艺术与金钱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如今,《气球女孩》已改名为《爱在垃圾桶》开始展出。

    那到底什么是装置艺术?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从场地上看,装置艺术的存在可以是在画廊、美术馆、博物馆、酒店机场之内,也可以是在广场、公园、沙漠、海滩等等。从寿命上看,装置艺术可以是临时的,也可以是永久的。在大部分的画廊和艺展里出现的装置艺术作品大都是临时的,展览结束就会拆除,当然,也有些重要作品也会作为“馆藏永久展品”而被长时间的保留下来。

    说装置艺术,我们当然绕不开杜尚的《泉》。1917年,一战还没结束,一帮艺术家在美国独立艺术展上弄艺术,杜尚从外边买了一个小便池签了个名送到展场,说这就是我的作品。我们这些凡人就很难懂了这些艺术家一天天的脑子里都在想写什么,一个小便池就成为一件艺术品了,我确实是没看出来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就是“物体”被安置在了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安装的人”制造了一个已经完成的装置空间供人们体验和解读,前来参观的人“参与者”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杜尚的小便池在那种场合一下子颠覆了原有的文化价值观,特别应战后思想反省的景。

    杜尚这个略带讽刺的行为或许正是在表达艺术就是生活本身,不是遥不可及、看不懂的装逼就是好艺术。只要可以引起你内心的共鸣,看到或听到感受到都会为之震撼,或许这就是你理解的艺术,不一定随大流,确实内心真实的感受,或许我们比我们想象中更懂艺术。

回看我的题目“当我谈装置艺术时,我谈些什么”,实乃套用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每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是不同的,首先我们要肯定多元的存在。其次“谈”这个词好像显得过于主观。基于此,已经违背了我肯定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强大力量,所以我以上说的可能都是废话。

    后续一点分享,来自一个摄影博主的推荐韩国摄影师/装置艺术家Lee Jung作品text-based light installations,当时我都还不知道“装置艺术”这个词,看到这张图只是单纯的感受到了美。

    或许只要对你有意义就可以称之为艺术。阿涅斯的纪录片《脸庞·村庄》,就是将照片印在各种东西上,但当人们亲眼看见时却会为之落泪,因为你看到了你自己。

    在看《奇遇人生》的时候,有一期是去到冰岛参与一个艺术家施瓦纳关于火的装置艺术,这是一个11年的梦想。节目中提到因为将所有的家人召集起来,花了很多时间和心力,本以为会是一个特别震撼的场面,但是并没有。当人群散尽施瓦纳静静欣赏着,或许一切就已经值得了吧。

赵立新老师说“这是满足自己的内心,主要是施瓦纳的欲望,发生、过程、结果都是他自己,做了作品得了奖,满足了别人,别人认可,他成就他自己,满足自己是最难的。”这又回到了我们在开头提到的名画自毁事件,艺术该走向何处?

    或许我们不懂艺术,那就从先满足自己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