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后,我感受最深的是讲话中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以及饱含的强烈忧患意识和使命担当……”6月29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王小林在行政楼212会议室,为所在支部招生与就业处党支部全体党员和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部门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作了题为《学是基础 做是关键 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的党课专题报告。
党课报告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阐述,又有鲜活的实践案例。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王小林副书记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互联网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讲话、网络时代的显著特征和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建设网络强国、保障网络安全、清朗网络环境、建设网络阵地、重视网络舆情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举措,对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作奉献、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王小林副书记指出,党中央作出的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决定,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党内教育从集中性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全面领会的,希望全体党员长期坚持,久久为功,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提升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能力和水平。
“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党课报告中,王小林副书记与党员们分享了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互联网管理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系列讲话的体会与感悟。他说,从2012年12月至2016年6月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网络治理问题先后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分析了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国内外格局的变化,阐明了中国由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宏观思考、战略部署和方针路径,明确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网络治理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世界各国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政策主张。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19日召开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了新网络舆论观,这是当下认识、做好网络舆论工作最重要的价值指向和方法论依托,更是社会的敏感点,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必将推动党的执政理念新拓展,必将引导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更新。
党课报告中,王小林副书记以详实的数据和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分析了网络时代的三个显著特征:移动化、个性化和事件化。他指出,如今大学生无时不网,学生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成为仅次于教室、课外活动场所的“第三课堂”;网络时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凸显,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给他们提供了选择的自由性;要警惕在“两微一端” 高速发展的网络舆情新生态下,网民非理性的特性对舆情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面对互联网迅猛发展,我们应当有新思维。青年学生在哪里,我们的思想引领就应该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就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王小林副书记提出了四点要求:一要掌控好阵地,建好网、管好网、用好网,积极传播主流媒体声音和正面思想,不给负面言论和错误思想传播空间,确保网络舆论可管可控;二要建设好平台,重点打造西华大学易班、官方微信等网络阵地,官方微信要始终坚持官方身份、正面引导、服务宗旨、亲民作风和合作精神;三要练就好本领,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掌握互联网传播技巧,顺应媒体融合趋势,努力提升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四要做好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文明上网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培育崇德明礼的网络行为规范,倡导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提高校园网络文明素养,让网络成为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阵地。
最后,王小林副书记强调,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全体党员要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做到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把解决问题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真正使自己实现一次“身心革命”,真正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专题党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