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发表我校教师理论文章

作者:张雪萍来源: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5-05-19浏览次数:1225

  5月18日,《中国教育报》第9版高等教育周刊“高教观察”栏目,发表了我校学术期刊部主任顾航宇教授撰写的理论文章,该文题为“高校职称评定万不可简单化”,全文共1055字。
  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职称评定的现状和问题,并就如何实现职称评定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此前,我校教师也曾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国内知名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现将顾航宇教授的署名文章全文登载如下:

高校职称评定万不可简单化
■顾航宇

  曾经为世人所极为尊敬的高校教授、副教授,今天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为人们所尊崇:一些学术底蕴浅薄、学术水平低下、学术思想缺乏,甚至连本专业的基本理论都没有完全搞清楚、没有吃透的人,居然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副教授乃至教授的宝座。这种情况在今天已经不是个例,尤其是在文科领域。一些低水平的人何以能步入高职称队伍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职称评定的简单化。
  所谓职称评定的简单化,主要表现为以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与发表数量为根据,来确定一个人是否符合教授或副教授的资格。笔者多次参加职称评审工作,同时也从其他高校职称评委那里了解到,所谓职称评审,最重要的是审查两个东西。其一,审查论文的学术质量。这原本是对职称申报人学术水平的一种最硬的、最重要的学术审查。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一最硬的学术审查被简单化为审查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即看论文是否发表在规定级别的刊物上。譬如,文科的职称评审,那就是看论文是否发表在核心期刊或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刊物上。其二,审查论文的数量。即所发表的论文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数量。只要论文发表在规定级别的刊物上并达到所要求的论文发表数量,就被认定为符合某一职称的学术要求。这种职称评定的简单化,虽然高效快捷、便于操作,却在客观上降低了职称评定的质量。
  这也为一些学术水平低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草率写出论文,甚至东拼西凑快速写出论文,然后花高版面费(据说文科类的一篇论文如果发表在较高级别的CSSCI刊物上,版面费可高达六七千乃至上万元)在高级别的刊物上发表;或花大价钱请人代写论文,然后再花大价钱将论文发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等到文章数量凑齐,便顺顺利利评上职称。于是,一些学术水平差,学术思想缺乏,甚至连本专业的基本理论都没有完全搞清楚的人评上副教授,甚至教授。
  职称评定的简单化绝不是一个小问题。高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杜绝简单化的职称评定方式,尽力实现职称评定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强化学术水平的考查力度。譬如,对于拟评副教授、教授的人,不能只是简单地看其论文发表的情况,还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学术答辩——既要对其论文的真实性进行答辩,更要对其实际的学术功底或学术底蕴进行答辩——以准确把握其真实的学术水平;而且,这种学术答辩必须在异地进行,以避免受到当地人情关系的干扰。
  当然,这样的职称评定方式肯定很麻烦。为了确保职称评定的真实性与公正公平性、为了纯化学术风气,在职称评定上多花一点时间、多费一点精力,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非常值得的。(作者系西华大学教授)
  相关链接如下:
  《中国教育报》:高校职称评定万不可简单化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5-05/18/content_435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