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实施“帮贫助困”就业行动见成效

作者:张雪萍来源: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2-05-03浏览次数:1140

  随着学校就业工作的不断深化,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已基本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学校将提升就业质量作为今后就业工作的一大主题。学校招生与就业处根据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势,以及多年所积累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工科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已经基本不成问题,然而人文类、艺体类、语言类、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面临供大于求的就业难局面。为此,学校专门实施了“帮贫助困”就业行动,帮助就业环境不好、需求严重不足的专业学生的就业,帮助家庭困难、缺乏家庭背景、身体和身心有缺陷的学生就业。
  据招生与就业处四月的就业率统计数据看,今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我校工科类专业就业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经管类、语言类、人文类、艺体类专业就业率反而有所上升,这说明我校实施“帮贫助困”就业行动初显成效。

       
各学院积极配合

        
  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异常严峻,欧债危机不断升级,金融危机的余波继续扩散,这必然影响大学生就业,再加上这两年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经济发展软着陆,对国内就业形势有着严重的影响。
  学校招生与就业处根据教育部关于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精神、省教厅关于做好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学校对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整体安排,针对2012届毕业生实施了“帮贫助困”就业行动。
  招生与就业处处长阮永生、副处长杨洪等先后到人文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体育学院等学院进行专题调研,并与各学院党政领导举行座谈会,专题研究如何促进毕业生就业,为学院出谋划策,指导各学院如何配合学校政策,极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学校专门出台了就业促进政策,给予相关学院一定的经费支持,划拨工作经费,用于学院拓展就业市场,奖励帮助学生就业的老师,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的学生。
  在招生与就业处的指导和帮助下,各学院党政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根据学校招生与就业处的总体安排,分别成立了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亲自担任组长,带头抓好学院就业工作。
  各学院分别制定了适合本学院发展的就业工作促进政策,在学校经费支持的基础上,学院再增加部分经费,奖励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老师,广泛发动辅导员、班主任、系主任及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的积极性,发挥好专业课教师参与指导、帮助学生就业、拓展就业市场的作用,努力为毕业生顺利就业牵线搭桥。

        
广泛调动教师积极性

      
  各学院不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并在会上多次强调就业形势的严峻和促进就业的必要性,广泛发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知耻而后勇”,经济与贸易学院五楼左边的办公室外,赫然挂着一幅醒目的标语。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毛正强说,因为学院去年年终的学生工作和就业工作成绩不好,挂这幅标语是为了坦然面对结果,随时警醒自己和辅导员,让大家共同努力,今年一定要在学院的学生工作和就业工作上做出成绩,打一个“翻身仗”。
  经济与贸易学院专门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就业相关活动由指导中心统一安排,经费也由指导中心统一支配。学院给系主任下达任务,每个系在5月前必须召开一次以上的专场招聘会。目前,经济与贸易学院已经分专业召开了4场专场招聘会,还有部分单位近期将陆陆续续来校招聘。
  各学院通过召开就业指导讲座、交流谈话等形式积极转变学生就业观念。经济与贸易学院近期分专业共召开了八场就业指导讲座,邀请校外专家、学院的领导及辅导员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作指导。各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大力利用QQ群、电话、飞信等向毕业生发布信息,引导学生的就业意识,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分析指导。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设立了就业工作专职岗位,学院具有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高勤老师出任岗位责任人。人文学院设置了相对独立的兼职就业联系人,由学生工作办公室王馨老师担任。他们主要负责宣传就业知识、联系用人单位、发布就业信息、收集整理然后报送毕业生相关信息和各项数据、建立就业需求信息库等相关工作。

        
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为了促进就业,各学院认真组织清理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监测和调查研究,摸清毕业生的真实情况,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真实就业思想,并通过个别谈话、深入寝室、小组讨论等形式,针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新生入学后,各学院便分别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尽早为就业作好各方面准备。学生进入大三下期,学院便分别统计学生就业意向,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进入大四最后一学期,辅导员基本上是每星期跟踪一次学生的就业情况,对未就业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了解学生实际困难,对其进行指导。
  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学院加大力度鼓励学生考研,发动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并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关信息。人文学院专门将学院会议室作为考研教室,将模拟法庭开放给学生进行司法考试培训,学院合理利用语音实验室,低年级的同学可以轮流进去练习听力,还专门针对法学专业学生开展了法学与管理学双学位,培养法学理论知识厚实,实践能力强,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工商管理能力的复合性人才。在了解学生的报考需求后,学院将名单发给专业老师和系主任,对学生进行挨个分析和指导。考研成绩下来后,学院又发动老师寻求支援,让学生更加顺利地通过面试。
  体育学院以团队形式开展就业,要求学生大三便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成立考研团队、公招公务员团队、公招教师团队、直接就业团队等团队,大家一起学习备考、共享信息。
  不仅如此,各学院还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组织的作用,促进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就业竞争。体育学院2011届毕业生熊茂作为党员、学生干部,不仅自己顺利签约,还给同学提供信息,带动了五人与库尔勒中油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签协议。他们六人刚到单位不久,就发挥自己的体育特长,在公司所在系统参加篮球比赛获得第一。

     
积极开拓就业市场

      
  各学院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市场拓展战略,主动走出去,大力宣传学院毕业生的特色,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挖掘和抢占市场资源。
  体育学院积极与体育俱乐部、人事局、中小学等企业和单位联系,邀请各单位到校进行宣讲。外国语学院与成都所有的翻译公司、培训学校都建立了很好的联系,许多单位都愿意来校招聘人才。各学院还积极加强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外国语学院2010年开始派学生到江苏阿里巴巴阿里学院顶岗实习,去年派去的11个学生都接受了公司的免费培训,在实习期间包吃住并给予实习工资,最终学院有3个学生与其签约。
  “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是毕业生就业还是大有工作可做。只要学校领导重视,招生与就业处和各学院积极想办法应对,经过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必将继续上升。”招生与就业处处长阮永生说道。

招生与就业处到学院调研
由学院组织的专场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