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召开2011年科研奖励暨2012年科研工作会

作者:张安林来源:西华大学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2-06-13浏览次数:1110

      5月22日,学校下发《西华大学关于2011年度科研工作奖励的通知》【西华科字〔2012〕4号】,对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物理与化学学院,人文学院、管理学院等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奖励。6月13日下午,学校在四教报告厅召开2011年科研奖励暨2012年科研工作会。会议总结了学校近年来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表彰、奖励了2011年度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
      校党委书记张小南,校长孙卫国,校党委副书记王民朴,副校长李劲松,校党委副书记王小林,副校长蔡汉军、钱进、胡丹、王政书,副处及以上中层领导干部,各学院系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研究中心)负责人,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重大项目负责人,2011年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王民朴主持。
      会上,张小南书记围绕学校发展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就推进学校科技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我校优势和特色,实施服务地方战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012年,教育部“2011计划”的启动和四川省“一号工程”的推进实施,为我校的科研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要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整合科技资源,以特色创优势,加快成果转化,以贡献求发展;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工作因时、因地、因学科而各有不同,科技管理方式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和完全统一,必须适应学校的特色、学科类型的不同和教师个性的差异,充分尊重科学研究规律,实行差异化管理;三要坚持科学引领,全面推进科研工作新发展。要继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平台建设,正确处理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关系,处理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关系,处理好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的关系。
      孙卫国校长结合“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提出了我校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抓好四种类型(根据“2011计划”重大需求的划分,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研究团队和平台建设;进一步做好纵向项目的申报、组织工作;做好与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共建研发基地的组织、协调工作;寓教于研,把教学与科研协调起来,努力培养拔尖人才。他希望大家结合“2011计划”与学校近期战略目标,刻苦努力,勇于拼搏,扎实做好科研工作,培养出追求卓越的校园学术文化。
      王民朴副书记宣读了2011年度学校科研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名单。按照评选原则,2011年度科研工作考评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科类前2名、自然科学类到位经费(当量)前8名、发表论文数(当量)前3名以及人文社科类到位经费(当量)前5名、发表论文数(当量)前3名的集体和个人受到学校表彰和奖励。
      李劲松副校长对学校近年来科研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了成绩,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分析了我校科研工作面临的机遇。结合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他提出:第一、要强化为国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第二、要加强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积极争取重大项目;第三、要加快创新团队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第四、要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第五、要树立敢于竞争的信念,增强善于竞争的能力。
      与会校领导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随后,人文社科类先进个人代表、管理学院副院长何东,发表论文先进个人代表、物理与化学学院院长冯灏,成果先进个人、电气信息学院靳斌博士分别作了大会交流发言。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人文学院分别代表获奖先进集体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科技处处长栾道成解读了《西华大学重要学术成果及特别贡献奖奖励办法(暂行)》等相关文件精神。
      2011年,我校的科研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科研重大项目实现新的突破。2011年,学校共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等各类纵向项目130余项。在科技成果上,2011年学校关键学术指标有了大幅提升。其中,SCI收录论文较2010年增长109%,CSSCI收录论文较2010年增长175%,授权专利数较2010年增长480%;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其中第一单位2项)。
      同时,为进一步拓展学校项目来源渠道,我校近年来积极寻求参与国防科研,专门成立了军工科研资质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完成了学校军工保密资质申报工作,获得军工保密二级资质,国防科研工作有了好的起步,扩展了课题领域。

会场

            

颁奖现场(一)

颁奖现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