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为在心中,平凡而不平庸”。7月6日上午,从芦山县清仁乡清源小学传出了一阵阵充满稚气的歌声,这是西华大学201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汇报演出的现场,一百多名学生和我们的志愿者在此展示了为期一周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成果。 西华大学志愿者在芦山县清仁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通过暑期夏令营、中国梦宣讲、房屋加固建议、为小朋友爱心圆梦等形式为芦山的灾后重建贡献力量,活动得到了清仁乡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响应。 爱心圆梦,西华师生帮33名小朋友实现梦想 “我们现在不能实现每位孩子的梦想,但可以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多的帮助一些孩子完成他们平凡的梦想”。——志愿者李阳 在汇报演出现场的墙上,可以看到很多漂亮的小纸片,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不同的梦想,其中有的卡片上写着“想要一支钢笔”“想要一个玩具”“想送奶奶一件衣服”。西华志愿者积极帮助这些小朋友圆梦,根据他们所写的梦想准备小礼物,将梦想一一送到孩子家人手中,为孩子带去梦想小惊喜。截止目前,西华学子共帮助33名灾区孩子圆梦。 在众多梦想小纸片中,有几个小朋友的梦想流露出对城市和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与热爱,志愿者便带着这几个小朋友来到成都,感受大学生活,体味城市魅力。她们与志愿者同吃同住,完成自己的追梦之旅。 夏令营,着眼于灾后孩子的教育 “每天放学的时候,孩子们都会挥着小手跟我们说:老师再见。我知道,我们已经完完全全被他们接受了,所以,爱,真的很简单。希望明天会更好”。——志愿者吴梅 六间教室,四个班,一百五十多名学生。赴芦山总队在三下乡中开展夏令营活动,清仁乡的村民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清源小学报名参加夏令营。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报名时间里,收到了一百五十多名学生,最小的才三四岁,最大的有十二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夏令营设置了不同的班级,分为幼教服务和小学教学。在这几天中,志愿者为这些学生开设了文化课、体育课、心理课和音乐课等课程,每个班配备相关专业的志愿者为孩子上课,课后志愿者们便带着学生下棋、折纸、跳舞、做游戏,课内外活动异常丰富。 “自从地震之后,娃娃们再也没有上过学了,听说这里有老师上课,我就把娃娃带过来了,希望他在这里能多学点东西,毕竟你们是从城里来的”,在汇报演出中,幼教班上一学生家长李娟诚恳地对我们说。对夏令营的活动,家长们也给与了很大的支持,在三下乡这几天里,芦山一连几天大雨,家长们每天都是按时接送孩子,不给志愿者添麻烦。 灾后重建,共建美好新家园 “志愿者或许不能做太多,也不能立即改善他们的生活,甚至不能消除地震带来的心理阴影,但是我们能做一个倾听者,走进他们的心,交谈,换位。” ——志愿者刘鑫 在这几天里,志愿服务队在居民社区安置点开展了“学习十八大精神,实现伟大中国梦”主题宣讲活动,向清仁乡群众解读中国梦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途径,并结合中国梦主题开展“震后思想重建中信息传媒的调查研究”调研活动。 同时,志愿者在清仁乡街道摆点,走访附近居民,进行“次生灾害知识”的宣传,让老百姓有预防意识和保护措施,减少次生灾害带来的伤害。还发放《环保小常识》手册,提倡人们“废物利用 保护环境 ”,节水节电从身边做起。社区居民十分热情,为我们志愿者提供桌椅、场地,给活动开展提供相当大的便利。这一切都传递着灾区人民的中国梦——重建美好新家园。 社区活动,点燃村民生活激情 “在和社区居民的接触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淳朴与善良,理解了三下乡的意义,感觉到了三下乡的必要性,我会珍惜这次暑期三下乡活动的经历。” ——志愿者黄海峰 一连几天,志愿者都在清仁乡社区开展传统文化展示,为村民带来书画、茶艺展示,还组织了晨练队、秧歌队和红歌队,晨练队的村民每天早上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早早起床打太极、跑步、做体操锻炼身体,秧歌队则跟随志愿者学习秧歌表演,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5号晚上的社区文艺汇演中,居民热情地和西华师生打成一片,秧歌队和红歌队的乡民们积极参与歌舞表演,不相识的人互相牵着手围成圈唱歌跳舞,这个场景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志愿者。在演出结束后,一位居民得知志愿者即将离开,不舍地说:“你们走后我们会想你们的,这里好久没这个热闹过了”。 这次三下乡总队带着西华师生的寄托一共为灾区孩子捐赠110套书包文具,帮助33为小朋友圆了自己的梦想,丰富了清仁乡村民的生活,为村民的房屋加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对灾区人民的灾后生活情况做了详细的调研,对中国梦和十八大精神做了细致的宣讲。西华大学三下乡的志愿活动已经结束,但大家的志愿精神没有结束,这次活动在给芦山人民的心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给灾区孩子带来快乐的同时,我们的志愿者也在实践活动中得了到锻炼,磨砺了意志。 
志愿者带孩子们表演手语舞 
志愿者和孩子们合影 
志愿者为孩子们发放爱心书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