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的雷锋】资助留守儿童 用爱温暖孤独童心

作者:雷雨田来源:人文学院发布时间:2012-03-12浏览次数:1228

  她是一位非常热心的山东女孩儿,在2011年暑期“三下乡” 关于“震后三周年留守儿童调查”活动中,她认识了一个叫小鑫(化名)的孩子。从此,这位女孩便从未停止对小鑫的资助,她帮助孩子联系学校、申请低保,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等等。他们的生活都因彼此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位女孩就是西华大学艺术学院08级学生徐暖暖。人如其名,在她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无声的温暖,那是一种用低调的行动书写的雷锋精神。
  “剩我一人,也要资助他”
  2011年6月,徐暖暖所在的“三下乡”团队前往彭州市磁峰镇鹿鸣河畔做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在调查中,她发现了一个最特别的小孩儿,没有监护人在身边,没有经济来源,年仅14岁的他一个人在生活中踽踽独行。这些情况,引起了徐暖暖特别的关注。
  孩子叫小鑫,当时正处于失学状态,非常孤僻的他对于“三下乡”的队员们也怀有很强的戒备心理。暖暖多方打听,了解到小鑫的一些情况:小鑫父母离异,妈妈改嫁,爸爸曾被劳教,也从来不管小鑫。爷爷奶奶算是他仅有的亲人,但年老的他们为了生活,在山上种地,也没能和小鑫一起住在山下的家里,而小鑫就一直过着“小鬼当家”的另类生活。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暖暖就坚定了一个想法,她要给这个孩子温暖,她要尽自己的力量让他不再孤独可怜。在“三下乡”期间,暖暖和团队一起帮扶小鑫,但短短五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小鑫的窘境。“三下乡”结束后,其他队员对小鑫的帮助也随着活动的结束而终止,只有暖暖,她决心要一直资助这个孩子,为了资助小鑫,暖暖的“兼职”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促销、做礼仪、发传单,每次领到工资,她就又可以去看小鑫了。她对身边的同学说:“到最后就剩我一个人了,我也要坚持资助他。”
  “最大的愿望是小鑫能安心上学”
  决心要帮助小鑫重返校园的暖暖在彭州市团委的有力帮助下,给孩子联系上了磁峰镇当地小学,学校还为小鑫提供免费伙食。看到小鑫没有经济来源,暖暖又帮其申请了低保。
  孩子的学习是暖暖最担心的事情,因为长期疏于管教,小鑫已不适应安安心心在教室里上课。小鑫很倔强,不喜欢被教育,但在暖暖面前他也会显露出少有的活泼开朗的一面,而学习,总是摆在小鑫面前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暖暖回忆到,去年冬日里一天,她正在医院打点滴,突然接到小鑫班主任的电话,告诉暖暖小鑫又逃课了。暖暖心急如焚,却囿于距离不能时刻照顾小鑫,这让她很焦虑,她说:“我正在多方联系,看能不能给孩子联系上成都市里的一所全日制学校,希望校方能免除学费,日常生活费我可以负担得起。”
  “我应该用爱给他温暖”
  “小鑫把什么都埋在心里,但是接触久了,熟悉了,他的戒备心也就没那么强了”,暖暖每次去看小鑫,都会给他买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小鑫现在的房子是地震后分得的,偌大的房子空空如也,一张床、一床被子就是屋里的全部家具。大房间里一个人的孤独感,更增加了小鑫的戒备心理。于是,暖暖联系了西华大学心理协会的朋友去给小鑫做心理辅导,在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小鑫渐渐把自己的心扉敞开了。
  暖暖每次去看小鑫时都会给他做饭,看到他难得的笑容,暖暖知道,那是小鑫感受到家的温暖后由心里溢到脸上的幸福。有一次暖暖开玩笑问小鑫:“姐姐搬你家来住好不好?”小鑫回答说:“来住呗,反正家挺大。”话虽说得轻描淡写,但是暖暖心里知道,小鑫真的很想让姐姐来一起住,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
  “我想留在成都,一直帮助他到18岁”
  暖暖现在已是大四的学生,即将走出校园,开始工作。当问到她的工作意向时,暖暖希望能在成都稳定下来,能离孩子近一点,多照顾他,一直资助他到18岁。“我其实也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做这件事情没多想什么,要说这是雷锋精神那真差太远了。”暖暖被问及怎么看待自己这种“雷锋精神”时,她这样谦虚地回答到。
  “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坚持下来,回头发现自己好像已经做了很多,于是便不想再停下来。”暖暖说这话时眼里充满着坚定与快乐。“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人温暖,她的世界也充满了阳光,她就是徐暖暖,一个温暖阳光的爱心女孩儿。

徐暖暖和同学们给小鑫过生日
徐暖暖与小鑫亲密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