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院志愿者奔赴眉山 走访仁寿县大化镇劳动村、寒堡村和水利村

作者:李旭来源:政治学院发布时间:2013-07-11浏览次数:745

      7月4日早上9:00,政治学院志愿者来到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第四站——仁寿县大化镇劳动村、寒堡村和水利村。
      志愿者一行在仁寿县农工办郑秘书的带领下首先来到大化镇新农村建设基地——劳动村、寒堡村进行实地考察。这里正在修建两村村民的集中安置房,建筑工人们工作得热火朝天,随行的负责人向志愿者们详细介绍安置小区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农民安置后的生活来源等问题,这让志愿者们真切体会到村民集中化、土地统筹规划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据介绍,村民将于2014年入住现代化的集体公寓。
      参观完劳动村、寒堡村正在修建的安置房后,志愿者一行又来到仁寿县新农村建设中最成功的一个村——水利新村。该村是仁寿县已经建设完成的农民集中安置区,幢幢川西民居风格的别墅有序排开,黑色的琉璃瓦、白色的砖混墙、红色的防盗门,营造出一派喜庆的氛围,引人驻足。休闲广场和垂钓中心被一条修葺一新的沟渠环绕,来自黑龙滩的清水静静流淌着。“住的是两层小楼,或是单层别墅,烧的是天然气,上网有宽带,出门有幼儿园、医疗站、活动室,一应俱全。农忙有机器帮忙,农闲有娱乐设施助兴。”水利村的村民这样说道。
      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远远不止于住上好房子,还有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志愿者们在参观完水利村的现代化规模养猪基地后,深刻理解到仁寿县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推行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也看到新农村建设给农民的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基地的建立,在保证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还为他们的致富路添砖加瓦。
      最后,志愿者们到村民家中,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对当地居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满意程度、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进行了调研。了解到在水利村良好发展态势的背后,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村民告诉我们,农民的土地回收后,农民失去了土地,房屋的建设、装修费用对农民来说负担较重。部分农民后续的生存发展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生活依然比较贫困,这迫切需要当地政府投入更多精力关注失地农民的发展。
      通过实地考察,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收获许多,有惊有喜。惊的是看到了仁寿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农村居然也能建设得如此整齐、漂亮;喜的是看到了中国未来农村发展的趋势,看到了有关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中国梦。
      最后,志愿者们向水利村赠送了锦旗并合影留念。

水利新村风貌

参观在建农民安置房

采访村民

志愿者向水利村赠送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