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顺利举办第七期“悦读者”读书分享会活动

作者:陈琳、邹润琳来源:人文学院发布时间:2017-12-08浏览次数:256

124日晚上7点,由党委宣传部与图书馆主办,人文学院承办的“悦读者•易起读书”分享会活动在图书馆34顺利举办。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邹波担任本次读书分享会的导读嘉宾,主持人是张耀鑫。

本期活动导读书目是西方小说《包法利夫人》。在读书分享会正式开始前,邹波老师反复强调,读书分享会并不只是老师一个人说,而是需要大家一起来讨论,通过对话的方式展开话题,由此确立我们本次分享会思考和讨论的方向。“文学文本应该怎样读呢?”围绕这一问题,邹波老师对比高中和大学两种不同的读书方式,由此说明大学读书超越中学读书时仅限于对字词理解、句段划分的要求,而上升到对文章思想的概括。同时邹波老师也指出,在我们把文章上升到概括主题思想的时候,就会把阅读感受边缘化,存在着与自身阅读感受不对接的问题。此外,邹波老师还从刘小枫提出的“理性伦理学”和“叙事伦理学”两个概念展开说明,其中提到文学的两大特征,一是对个人生命破碎的呢喃,二是讲述了个人生命的深渊。

谈及为何会选择《包法利夫人》作为导读书目,邹波老师解释到,一是这本小说内容精简,容易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二是故事具有代入感;三是小说和现代生活有对接的可能性。在与同学们的交流过程中,邹波老师希望大家能阅读文本,讲述感受,以此延展自己的思路,并提出接下来读书分享会的设想,首先是对整个小说乃至包法利夫人经历的概述,接着探讨小说的具体情节,找出包法利夫人经历中的曲折点,同时分析包法利夫人与她所在环境的关系问题,最后联系现代生活,实现与现代社会的对接。

随后,交流讨论正式开始。在初步了解了本书的情节后,邹波老师提问同学对包法利夫人的评价,并对同学们的回答做了点评。邹波老师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我们评价一个人需要联系具体故事发生的背景。包法利夫人具有复杂的人物性格特征,并非我们随意就能说清的。邹波老师还和同学们共同划分了小说情节,她建议同学们要有感情地阅读自己觉得最精彩的情节,设身处地贴近人物生活思考人物情感。

在阅读了“包法利夫人参加舞会捡到匣子”这一故事情节后,邹波老师分析到,艾玛的生活状态始终围绕着巴黎、巴黎的刊物、时尚以及子爵在巴黎的生活展开。这种生活状况在我们当代也是存在的,作为欲望的主体,在经过欲望投射之后,我们会将所设想的客体作为一种臆想挪至到自己的生活中,使其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联系实际生活,或许我们并不缺少一些东西,但就是因为拥有它,人生在一定程度上才可以变得更加圆满。

读完全文,艾玛以死而终。谈及艾玛悲剧的原因,邹波老师认为,艾玛的死不仅是自身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在艾玛那个时代,资本主义社会让基层平民看到了一些他们没有的东西,以及基层间可以流动的可能性。再加之,欲望的滋生,艾玛渴望贵族的生活,但这在社会庸常的情形下无法实现。因此,一方面,社会给她希望;另一方面,社会又是庸常的,这两方面原因的双重碾压导致了悲剧的产生。且艾玛之死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只有艾玛悲剧的产生才能让我们看透事件的发展。“没有艾玛的悲剧,故事该怎样去讲呢?要有悲剧的产生,才能让我们去反思一些东西。”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故事在痛斥黑暗社会的同时,也是在警醒万千大众,要脚踏实地的过好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追求缥缈。我们不应该沉沦于物质生活的满足,沉迷于幻想,自我堕落。现实生活的利益熏心、无情鞭策,是警醒也是激励,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最诚挚的爱为盔甲,保持初心无畏向前。

如邹波老师所说“大学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阅读书籍,读而不思是浅读,思而不论是罔读“悦读者•易起读书”分享会活动与善思者同行,携善论者前进。

分享会现场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