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人文学子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理解,提高自身文化素养,11月10日上午8:30,由人文学院承办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本位于交集”学术讲座在6B-104召开。武汉大学张思齐教授为本次讲座主讲人。
张思齐教授围绕“古代文学是古典文学”、“我国过去的做法”、“文史哲不分家”、“西方各国的做法”、“文史研究的重要性”五个方面展开本次讲座内容。张思齐教授提到,古典文学是按时间来划分的,而不是文学品质。他认为,文史不分家,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文学都发展得很好。张思齐教授强调一定要注重文史研究,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本位与交集。
“中国古典文学应该如何治学与研究呢?”张思齐教授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着重强调了现实操作的重要性,任何计划都必须付诸于实践,唯有现实的操作,才能更好地治学。“那么,掌握了正确的治学方法之后,我们该如何去选题呢?”张思齐教授做出回答并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一是参考哈佛燕京学派的选题方略;二是注意选题的外延和内涵,即在选题时不仅要外延扩张,也要集中内涵;三是扩大题目的张力,只有扩大题目的张力,才能在空间中游刃有余。四是检验题目的正确性。
当提及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本位是什么时,张思齐教授用“文献考虑”、“文史交叉”、“经学溯源”12个字进行了概括。张思齐教授认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终归是要回到本位的,在文学研究时,不仅要进行文献考索,还要从史出发,也可以经史结合。立足于经学本位之后,对于如何站稳本位的问题,张思齐教授认为这需要多读书,特别向同学们推荐了中文系精选的六本书:《诗经》、《楚辞》、《史记》、《文选》、《文心雕龙》、《杜诗》。此外,还要打造好行头,张思齐教授鼓励大家多多阅读,中文学子应该有充足的单词量和阅读量。
谈完本位之后,张思齐教授对常用的交集作出了解释,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两个常用交集是西方文艺理论和中国现当代汉字,中国古典文字研究的一个当用交集是日本汉学和欧美汉学。接着,就本科生如何做好小课题这一问题,张思齐教授从可行性、学院的支持等几方面展开了论述,并期望学院能够承担本科生做论文集的费用,以进行可适性发展。
在接下来的观众提问环节中,张思齐教授和同学们作了进一步交流。讲座结束之际,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学东对以上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在场的同学提出了期望,希望大家能对今天的讲座有所感悟,明白中文系的本位,将做学问引入一个交集,在学术研究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讲座现场
张思齐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