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扩展人文学子的专业知识面,深入了解学术报告、学术论文,11月9日下午4点,人文学院特邀中社科院范子烨教授在6A126开展“人文新视野”学术讲坛,主题为“千秋孤圣扬雄的光辉——揭开五柳先生之谜”。学院副院长王学东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活动开始由王学东副院长对范子烨教授作介绍:“范子烨教授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博士毕业,现为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黑龙江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以文献为基础的中古文学与文化的研究,同时关注西方现代汉学的相关研究以及计算机技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应用问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员,中国江苏省六朝史学会会员,国家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七届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出版专著《〈世说新语〉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跃进博士合作编著《六朝作家年谱辑要》,发表论文多篇。”
范子烨教授围绕“为什么把扬雄和五柳先生放在一起?二者之间有何关系?”这一问题开讲,阐释了关于《五柳先生传》的种种前见。他提到,在中小学时我们常常把五柳先生当作陶渊明本人,甚至在古代游国思、袁行霈等一些学者也这样认为,但胡适在1928年阅庐山书籍时却对此提出疑问:柳树爱折腰与陶渊明高贵品质不符。那么五柳先生是否就是陶渊明本人?在提出这个新的问题后,范子烨教授又从文体特征上分析《五柳先生传》的传主问题,范子烨教授指出《五柳先生传》为传赞体,但传赞体不能用于自传,以此进一步证明了五柳先生并不是陶潜本人。
“那五柳先生是谁呢?为什么陶潜要以五柳先生自况?”范子烨教授解释道,“扬雄本人喜以柳下惠自比,古时杨柳意思相同可互换,柳先生即为杨先生。”范子烨教授把《五柳先生传》与《扬雄传》进行对比,用“闲静少言”“清静亡为,少嗜欲”等大量文本以及用大量语言细节对应论证,指出五柳先生与扬雄的关系,使大家在五柳先生不等于陶潜的基础上明白五柳先生就是扬雄,并用“雄是圣人,潜是闲人”做结。
在讲座的最后,范子烨教授为在场同学的疑问作了一一解答。
范子烨教授简介:
范子烨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博士毕业,现为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黑龙江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以文献为基础的中古文学与文化的研究,同时关注西方现代汉学的相关研究以及计算机技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应用问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员,中国江苏省六朝史学会会员,国家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七届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出版专著《〈世说新语〉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跃进博士合作编著《六朝作家年谱辑要》,发表论文多篇。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