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发表6篇SCI,考上博士!他说:我从来不是“天赋型选手”

作者:王舒 学生通讯员 唐瑞 刘思颖来源: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7-07浏览次数:2212

   谦逊、自律、奋进,这样的品质在他的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说自己并不是“天赋型”选手,能做到的只有拼搏。深知勤奋重要性的他,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加倍努力,先后在国际期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2篇,现已被上海大学拟录取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毕业生的故事——理学院2018级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荣源。

   人物名片:荣源,中共党员,理学院2018级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研究生期间,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四川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校级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校级学术之星荣誉称号。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校2019、2020年西华杯创新创业项目和2020年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先后在国际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12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期刊检索6篇(2区3篇)、EI检索3篇,第二、三作者EI会议检索3篇,另有1篇投稿SCI期刊在审、1篇在投。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校级课题3项并顺利结题。先后参加2019年智能系统与知识工程国际会议、2020年计算科学与应用国际会议。现已成功被上海大学拟录取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好论文都是打磨出来的”

   2018年,荣源考取了西华大学的研究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受导师的影响,再加上自身的兴趣,选择了当前的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复杂信息决策理论与方法。

   回忆起初入实验室时,面对导师的高标准管理要求,荣源迅速转换学习方式和态度,只为跟上研究的步伐。每周坚持精读一篇高质量的外文文献,并且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在每周五或周六下午,同学们聚在一起用PPT的形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感悟和疑惑。除此之外,在精读的过程中,荣源也会泛读四五篇同样类型的文章。在这样的训练下,荣源获得的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也逐渐开始撰写自己的研究论文。

   刚开始着手准备时,荣源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写论文所用的软件Latex是需要用代码书写的,但在此之前,他从未接触过代码,为此他花了十天的时间在网上自学如何使用该软件。掌握后再根据自己所看的论文,构建起框架,一点一点去研究。整篇论文的初稿花费了近四个月的时间,在整理一遍后,荣源才请老师进行修改。“初稿一定是不堪入目的,好论文都是打磨出来的。”由于是第一次写,他的论文中难免出现基础性的错误,由于是代码写作,多写一个代码,少写一个代码都会出现错误,因此荣源改了很多次,老师也不厌其烦地为其指导。

   荣源直言因为改的次数太多都不好意思去找老师了,但导师每一次指导都带给荣源希望。同时,荣源每一天都在阅读不同的论文,尤其是发布在各大国际知名期刊上的高质量论文,研读别人是如何写的同时学习他人成熟的语法表达方法,并借鉴运用在自己的论文中。就是在这样不断修改之下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

   成稿后就面临投稿,荣源一开始对此一无所知。荣源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投稿,在自己的文章被拒稿三次后,终于在第四次投稿时编辑反馈了修改意见。这让荣源抓住了希望,积极与对方进行沟通修改。对于荣源来说,不论是大改还是小改,他都严谨认真对待。功夫不负有心人,又经历两轮修改后,他的论文终于被成功录用。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之后,荣源感觉信心倍增,除了日常的学习外,荣源将全身心投入到了科研之中,给自己定下了更多的研究目标。疫情在家期间,荣源依旧保持着学习的热情,每天都进行阅读,与在学校实验室时无异。在这样严于律己的态度下,他在疫情间完成的《Complex q-rung orthopair fuzzy 2-tuple linguistic Maclaurin symmetric mean operator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mergency program selection》发布在中科院一区期刊。这篇论文提出了一个新的不确定信息表示模型和一种新的应急方案评估模型。他笑着说道:“这篇论文在投稿期间也遭遇过数次拒稿,但拒稿是常事,我们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良好的心态下,才能不断坚持下去。荣源将每一次拒稿都看成对自己的鞭策,只有学会正确面对挫折,才能迎来成长。

   2020年3月,对于荣源来说是丰收月,之前投的3篇几乎是在同一段时间都发表出来。一天至少十个小时在实验室里学习,每周至少精读一篇高质量文献,再加上数不清的文献泛读,整整一年,才换来如此的收获。时至今日,荣源总共在国际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12篇,每一篇背后都有他的辛勤付出。


“重要的是营造学习环境”

   由于论文是全英文写作,荣源在一开始的写作中常常摸不着头脑。看论文时,陌生单词比学术疑惑还多,往往一篇读下来,更像是在做阅读理解,而不是研读论文。也正是如此,他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英语学习环境,上课笔记、读书笔记,他都坚持尽量用英文去写,并且在读英文文献时遇到好的句子也会摘抄下来,改进使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就这样坚持训练半年后,荣源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英语水平,而且掌握了阅读英文文献的技巧,在快速浏览后就能够大概了解该论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荣源已经能够做到看完摘要就知道这篇文章的大概,从而判断这篇论文是否对自己有用,是否需要继续阅读。“有意识地培养英文学习环境真的很重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多写。”荣源说。

   对于荣源来说,读研期间,自己的专注度得到明显提升。有人说读研就是考验坐功,但对于荣源来讲,保持一天至少在实验室有10个小时的学习是基础,同时也是对学术的敬畏。一步一脚印的钻研,一点一滴的积累,只有沉浸下来,保持着对于学术的敬畏之心,才能真正体会到这其中的乐趣。

   在对未来的规划上,荣源从未动摇。现在,荣源已经成功被上海大学录取为2021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他将继续深造,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用自身的学习经历来帮助其他人。“我的方向是很清晰的,我没有迷茫期。”荣源坦言。心中的信念坚定,让他自始至终都往前看,关于迷茫期的见解也和他人不一样。“迷茫期常常是因为知道该做什么而不想做才产生的,但如果知道什么该做且必须做,所谓迷茫期的困扰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一字一句中都透露着荣源骨子里的那份坚定。


终身勤奋 追求卓越

   除了科研以外,荣源对生活也充满了热情。生活中,他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体验到了很多不同的经历。本科期间的他做过团委相关的工作、班主任助理,提升了他组织活动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研究生期间,荣源加入了学校研究生会的宣传部,学习如何撰写新闻稿以及编辑微信推文。科研和学生工作交替进行,充实的生活不仅带来满足感,还让他在忙碌的科研生活中缓解了身心的疲惫。

   荣源唯独爱好台球。在他看来,台球可以锻炼到自己的思维,且需要高度的专注力,由此训练出的强大专注力正好可以有利于自己的研究。

   不论是生活还是科研,荣源始终坚信一句话:“终身勤奋,追求卓越。成功的天赋不一定每个人都有,但勤奋是一定有效果的。追求卓越是追求完美的态度,只要有了这样的态度,最后的成果一定不会差。”科研之路道阻且长,所幸荣源对于未来方向清晰,想要成为教师的梦想时刻在脑海中萦绕,并一直在努力。

   查漏补缺,完善自我,奋勇前行,他正以最美的姿态迈向他的未来。或许未来会有荆棘坎坷,也定会破除万难,踮脚飞扬,用自己的力量为人生的道路缀上最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