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作者:来源:西华大学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2-10-23浏览次数:1115

作品简介    
      几乎所有好的作家,都试图诠释这样一个主题:人与世界的关系:即人在世界中是怎样的生存状态,及由此引申出来的许多形而上的问题。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村上春树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在表现这样的主题:自我与外界的矛盾。文字或是文本本身可能表现出一种清晰或者流畅,但内里却一片焦灼。 
      很多年前,村上春树就有一个雄心,打算写一本让全日本少女流尽红泪的小说。于是《挪威的森林》一出,还真是模糊了全日本少女的眼线,并逐渐扩大到亚洲乃至全世界。有人言称村上为“语言大师”或“爱情圣手”。村上是一个言情小说家吗?他的野心似乎远不在此。爱情是什么,我更倾向于认为“爱情”只是人对生命本身的一种尊贵的表现。我丝毫不怀疑我们的感情,我相信那种令人战栗且使人内心充满温柔感觉的存在,但它是模糊的,边界不清晰的。同样,在很多人的存在方式来说,生命也是模糊的、不清晰的,因而人们总是试图通过某种途径使这种模糊的存在清晰起来,这种途径最好,暂且可以说最健康的表达方式,是“爱情”。因为它的召唤和暗示,而在内心建立起一个近似清晰的对应物。 
      我们在所有的言情小说或者青春偶像剧中看到的爱情都是炙热而浓烈的,而村上的爱情则是冰冷、游离的。他恋爱,但不沉迷,不以爱情为旨归。在《挪威的森林》中,渡边爱上了一个叫直子的女孩儿,他会给他写信,给他说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会去疗养院看她。在直子去世后,渡边放弃学业流浪了整整一个月,他有时穿越山阴道,有时沿大海滩涂前行,有时候哭泣不止,他怀念直子吻他时头发垂落于他小腹的感觉……是什么驱使了它?我相信最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死亡”本身。由于不停的死亡使他有了面对人生整体的契机,使他处在一种哲学状态里面。从而使他最终得出了这样的哲学理念:“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而存在”。 
      在一个小说里,他描写两个人的分手,两个人在码头阶梯的台阶上坐了半个夜晚,然后在灯塔和街灯的照耀下说假期终于结束了。
      “是啊。”她重新抓起我的手,“你这一走,我真有些寂寞。”
      “后会有期。”
她什么也没说。 
      收尾干净简洁,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修养,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理解。不粘滞,没有气味没有温度。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村上春树以62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外国作家富豪榜第4位,引发广泛关注。

责 编:张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