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疫区 我们依然在等待暖春

作者: 袁梦帆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发布时间:2020-07-15浏览次数:335

我摸着血管,这就是最原始的东西。活着就是活着。在所有的灾难中,这个温热的跳动的东西就是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题记摘自《看见》柴静


这是我过得最沉寂的一个春节,也是最难以忘怀的一个新年。我是湖北人,生于荆楚,长于鄂西,活了十九年,就这样普普通通平凡地长大,常着眼于眼前的快乐事和烦心事,一日三餐和父母家人朋友。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的家乡会生病,我的城市会封城,我会成为局中人。因为这场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新年伊始,我出川归鄂,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那么迫切地想归家,离家上大学才懂得归途的渴望,家乡的味道。回家前,家里人就在做过年的准备:预定饭店聚餐,打年货或是提前准备好新鲜的食材做一年一次的年夜饭;或是与在外春节归家的朋友亲人见面叙旧,逛街娱乐;亦或是准备出游旅行,反向春运。就像每年都会做的事一样,重复而平常。直到肺炎疫情越来越严重,直到大家开始取消计划宅在家,直到大家出门都戴口罩不愿聚集,甚至见面认不出彼此的样子。这重复的,特有的新春活动陡然间消失不见。

当各种消息各种情绪四面八方地涌来,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场疫情的严重,它已不输当年的“非典”疫情,甚至有过而不及。我们从小引以为骄傲的理由“九省通衢”交通便利,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人口流动性大,此时竟成为国人最大的牵挂。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消化那些复杂的情绪,病毒已经四下蔓延,而我身边的人们来不及反应就已经做出了本能的选择。

伯父一家定居在了武汉,堂姐是警察,在封城之初,在家家关门闭户的时候,就已经走上汉城的街道开始执勤,在她熟悉而又陌生的空旷的街区里和同事过这个新年;邻居家的哥哥在武汉工作原本准备返乡,退了车票留在了武汉过属于一个人的春节;朋友的妈妈是医生,她逆行去了武汉,支援前线,留下自己的女儿和丈夫在家过两个人的团圆夜;叔叔是扶贫干部,除夕夜离开,去往乡下向基层宣传疫情防控措施;楼下的药店阿姨初一就开张向源源不断来购买药品的市民给予基础的保障;同学拒绝了邀约,自行在家隔离,说下次再见……

这是我身边人的新年,他们是我身边最平常普通的人,他们是我最平常的玩伴和最亲切的长辈,是陪我长大的人。可是直到那时,他们那些质朴而本能的选择让我学会消化过分饱满的情绪,人生第一次,我们这样过年,即使是有些不适应,但也依然迎风而上。

病毒的威胁瓦解人群的理智,惊慌失措裹挟着猜忌造谣蔓延,每一个地区出现的感染者都与湖北武汉有关。我们没办法做到忽视那些定语,我们心中有着奇异的负疚感,委屈感,无力感,愤怒感,焦虑感,承受着压力,因为那是对于故乡的归属和群体的认同所产生的牵挂和责任。

病毒在为城市涂抹黑云,笼罩荆楚大地,企图让我们都在黑暗中迷失。但是我所见到的,我所感知到的,是每个人都在拼命努力为她洗刷乌云,大家都在做力所能及的事,都在做对的事,坚守岗位让城市尽可能地正常运转,让这场疫情早日过去。

我们有着复杂的感情,对于家乡的担忧,对于全国人民四面八方支援加油的感谢,对于物资紧缺的焦虑,对于急于与湖北与武汉撇清关系的群体的愤怒......但是在这之中,身处疫区的我们,恐惧害怕的情绪反而被挤压成了最微小的一部分。因为那一封封“请战书”,因为那一批批抵达的物资,因为那些一直在前线的人们,让我们明白这世间并没有神,英雄都是勇于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每个人都肩负责任。人生漫长同时也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也有人见星辰,当疫情来临时,希望你也能有自己的思考,选择你所相信的内心的声音。

2020年的湖北寂静得仿佛被人按下了暂停键,有人说,希望重启2020,可我觉得人生没有返回键,我们只能往前走。即使在黑暗里,那些善意、共情、理解、尊重、感谢的温暖,让微光积聚起来,让声音被大众听到,让记忆的瞬间成为定格,最终变成我们前行的方向,变成爱和希望,不断传递出去并走进人心。

我的家乡不是一座座孤岛,我们在尽力自愈,而更多的人也在等待我们康复。我们在冬天里打量着霜和盖着雪的世界,我们也知道世间真正温煦的春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

冬天来了,春天就不远了。万物更新,旧疾当愈,长安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