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中砥砺前行——记我校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王晓明博士

作者:张人予  学生通讯员 郭开宇来源:西华大学校报发布时间:2016-11-18浏览次数:3873

 

人物名片:   

    王晓明,西华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软件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讲授C/C++程序设计、数值计算方法、算法设计与分析、信息论与编码、模式识别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EI收录十余篇。

    20107月,王晓明博士怀揣着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热爱,义无反顾地来到西华,成为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因为热爱,所以他一直尽心尽力,一直在深入思考,思考如何更好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思考如何将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成人长才。

教师要有工匠精神

    有人说,人生就是不断地选择。对王晓明来说,十多年来,他面临了三次人生道路的选择:

    初中毕业时,来自一个普通农家的王晓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等师范学校。此时,他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选择:究竟是上中师,还是就读高中考大学,走一条自己向往且更具有挑战的路。最终,放弃了当时对于绝大数农家孩子都羡慕的中师,走进了高中,考上了大学。

    2007年,王晓明顺利拿到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学位。就在这时,他遇到了第二次人生道路的选择:是继续深造读博,还是参加工作。尽管家里人不太理解和支持,王晓明还是听从内心的召唤,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20107月,王晓明博士毕业。此时,他再次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是到待遇优厚的企业发展,还是到高校。

   “毕业后也没想过做别的工作。我认为教师是一种有创造性的事业,而且我喜欢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如果这些想法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让他们有所收获,那就真的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王博士强调,一个人是否成功,不能只看他取得多少超人的成绩,更要看他是否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他说,西华的同学都具有很好的潜能,但是经常处于迷茫和彷徨中,然而时间就在其间悄悄溜走了。他也曾经经历这样的人生迷茫和困惑时期。所以,他经常同自己的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与人生思考,鼓励同学树立更高的目标。

    像许多年轻老师一样,刚刚站上讲台的王博士并不像现在课堂教学游刃有余。回想起当初上第一节课时的情景,他坦率地说:“那时我是满怀激情,备课也充分,但由于经验缺乏,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讲课时比较着急,总是一个知识点讲完,看见同学盯着自己,马上就接着讲下一个,慌着把自己准备的东西一股脑地倒给学生,根本没有想到学生的感受,看到台下一脸茫然的他们,我也很茫然……”

    经过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观摩和思考,他终于度过了教学关,站稳了讲台。在他看来,要提高课堂的“抬头率”,比较有效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加强课堂互动,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去主动思考;二是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上进心,在内心深处就想学习和提高,变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而提升他们学习的内生动力。他认为提高课堂的“抬头率”可能是高校教师永恒要思考的课题。

    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注意力,王博士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上课前给学生讲笑话,不只是他自己讲,学生轮流讲;为避免学生上课“开小差”,他则采取随机提问,答不上来就站几分钟。

    “教学要尽心尽力,把学生教好。作为一个老师,要有工匠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责任感和上进心,尤其带领学生去思考和改进我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而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王博士不仅善于思考,还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工匠精神。

教师要为学生前行指明道路

    “科研工作确实很辛苦,但是我认为做科研也是一件很吸引人的事情。因为喜欢,才能坚持;因为坚持,才能出成果;因为有成果,所以感觉幸福……”曾经忙科研项目的时候,王博士多次婉拒同学聚会,有半年没出过红光镇,每天过着教室、实验室、家“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

    “做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要给学生指出一条通往山顶的道路,而不能只仅仅讲授书本知识,带着学生在山脚下徘徊。”在如何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上,王博士认为,一个老师只有站在科研前线才能看清楚该学科的前进方向,才能更好地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而不是让学生永远只在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一直在山脚徘徊。

    源于热爱与思考,2011年,刚到校工作一年的王晓明博士的《数据空间的内在结构特征驱动的核方法研究》就成功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同时他也是近年来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第一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青年教师。短短几年,王博士就在科研上取得丰硕研究成果,十余篇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

    在思考中不断砥砺前行,王晓明博士以亲身经历寄语同学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尽心尽力,要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在他看来,要想有所建树,仅靠勤奋(尽力)远不够,必须要有深度的思考(尽心),因为思考比勤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