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大学教师主动请缨 扎根大山扶贫

作者:张雪萍来源: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6-11-11浏览次数:1079

《华西都市报》111日以“大学教师主动请缨 扎根大山扶贫”为题,报道了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教师马洪波主动请缨,扎根南充嘉陵区石楼乡马达山扶贫的事迹。全文报道如下:

大学教师主动请缨 扎根大山扶贫

 

大学生老师扎根大山,帮助村子脱贫,以前从没有在农村待过,这一来,在贫困农村一待就是一年。

轰动山村:贫困大山来了一位大学教师

这是一座不高的山,当地人叫它马达山。山离南充城不远,前往马达山的路却蜿蜒逼仄,相当不好走。1031日下午,秋日暖阳,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南充城区出发,来到了嘉陵区石楼乡的马达山,村子就叫马达山村。村委会门口,驻村干部马洪波有些“另类”,不像当地村民,他穿着休闲西装外套,上身微微前倾,认真聆听身旁人的话。浑身散发着温文尔雅、谦逊有礼的书生气质。

马达山村是一个非常贫困的村子,包括西华大学、省人大、省直机关工委、省农业厅土肥处和省移动5家单位联合帮扶。2015年,在大家的帮助下,长6公里的乡村路开建,全村182户人,180户通了便民路、家家通网络、安全饮用水;建农家书院、健身场地,5口塘堰、3个土鸡养殖场。

听说学校在对口帮扶马达山村,34岁的西华大学机械学院团委书记马洪波主动请缨,要求到马达山村住下来扶贫。“当时学校还有人竞争,领导看到我决心很大,最后同意我去马达山。”今年四月,马洪波提前来到村里踩点,“那里的农民确实很苦,很穷!”尽管有很多的思想准备,眼前见到的一切还是让马洪波有些震惊。

马达山的过往:村民得病找人抬到公路边

马达山村属于嘉陵江流域丘陵区腹地,村道没修以前,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全村农业收入低下,农民多数选择外出寻找出路,留在村里的基本是无法外出务工,又经营不好农业的老弱病残户。农田荒芜、村落凋敝、村民贫苦,这是马达山村给马洪波的第一印象。

从马达山村回来后,马洪波有动摇,“能吃那些苦吗?”很快,他找到了动力,这不正是体现自己价值的地方吗?今年儿童节那天,马洪波带了些洗漱用品,出现在村口,住在村支书沈应良家里,“我开始只以为他图新鲜来待两天,哪想到他一住就不走了!”

来的时候正在修路,为了尽快完工,我就驻扎工地,白天晚上都在跑工地的事情。”马洪波说,以前没在农村待过,村里路窄,很苦,很穷。村民住着泥巴房,上厕所,洗澡都不方便,村民出行上下山路都要一个小时,但这里的工作氛围很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改变农村生活,这点是最重要的。”来的第一天晚上住到村干部家里,虽然和在家里比很不习惯,但总有个过程,住在村里,开展工作要方便许多,现在已经基本适应了农村的生活。

20128月,马达山上曾有一个老人生了重病,急需送到医院抢救。可山上不通公路,4个人轮流用滑杆抬,两公里多山路花了一个多小时,抬到最近的公路上,人已经去世了。没得厕所,没得产业,那时的马达山完全靠村民外出务工,支撑一个个家庭。

现在,村道通了,开车到南充城里也就半小时左右。村民可以穿皮鞋赶场,生病可以叫市内小车,病重打120可以直接到达家里。

说服村民:建起马达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马洪波上任后,为村里返乡创业的村民搭建脱贫攻坚产业平台,目前已经成立了4个合作社,五黑鸡养殖合作社、兴源合作社、乌沙沟合作社、沈家湾农业专业合作社,开辟鱼塘果树林,养殖土鸡、五黑鸡、鱼蛙、种植核桃、柑橘等,村里40%的荒田荒地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石楼乡人民政府、马达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及一般农户、南充市石牌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形成了产业发展“四方联动”机制,村民可以资金、土地入股,现金10005000元不等,土地可以用于建筑用地或者养鸡地,已经吸纳了贫困户和一般农户40多户。

在村口的一处低矮的山坡上,有一个五黑鸡鸡舍,两位村民正在鸡群中喂饲料。据马洪波介绍,合作社里有3个养鸡场,共有4000只鸡,大的有3斤多,今年年底全部出栏,石牌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将以每只1518元的价格保底回购。

合作社工作最难的就是动员村民,三番五次做了很多工作。“很多村民对合作社的经营并不自信。”涉及到经营管理、风险管理等企业知识,“通过讲外面的事情让村民了解,耐心分析,把入股、贷款等涉及到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讲透,说服村民加入合作社是能够赚到钱的,”马洪波说,合作社工作顺利展开,不仅能够村民带来收入,而且能够吸纳村里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

马洪波觉得自己并没有大材小用,在基层工作中,给村里带来新观念,开拓村民视野。“只要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在哪儿做事情都行”。今年暑假还给全乡的大学生辅导如何填志愿,帮助进行人生规划等。

最难捱的是乡村的夜晚,“空气好,星星多。”马洪波走家串户回到自己“窝”里,只有手机上网,和爱人、孩子聊天,孩子才5岁,随时都在问爸爸好久回去。

年底全村都要脱贫,只有村民脱贫了,我才能回到大学的课堂。”马洪波在手机上不停地联系客户,希望城里人进村来买他们的土货。(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苏定伟 实习生 范乙女受访者供图)

报道链接如下:

华西都市报:大学教师主动请缨 扎根大山扶贫

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szbcdb/20161101/165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