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陈郭华博士畅谈教育综合改革与高校发展

作者:翟元平 学生通讯员 蒋玥芬来源: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6-10-30浏览次数:1245

 

10月28日上午,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扩大会在四教报告厅举行,上海市教委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郭华博士应邀来校作了题为“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探索”的专题报告。

全体校领导、副处及以上中层领导干部,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成员,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科级以上人员,2016年校级教学成果奖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主要成员参加了报告会;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11所高校的发展规划处负责人应邀参加。副校长何建平主持报告会。

专题报告会现场  

陈郭华博士现为《上海市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编制的骨干成员,主要从事上海市教委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协调推进工作。他曾长期在复旦大学等高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先后担任网络群体性事件引导与防控对策研究、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研究骨干,牵头承担中央网信办有关课题研究,在《人民日报》、《思想理论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陈博士首先介绍了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他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新路径。上海市全面启动和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就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他表示,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作为国家教育改革重大试点,本身具有辐射全国、示范推广的责任,同时在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过程中也需要得到各高校的大力支持。

陈博士以上海教育综合改革为例,从国家发展究竟需要怎么样的高等教育、高校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过程中究竟有什么优势和不足、高校应当有何作为和准备、高校和政府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究竟应该做些什么等四个方面作了精彩的报告。

陈郭华博士作专题报告  

报告会上,陈博士以大量的实证调研、分析对比数据和成功案例,分享了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举措、成效以及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他指出,办好高等教育意义重大,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高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高校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过程中,具有人才优势、文化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面临很多发展新机遇,越来越多的区县领导希望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引入和借助高校的力量,高校成为地方政府眼中的“香饽饽”和“金凤凰”,高校理应要在满足人力资源需求、提供科技创新动力、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参与政府决策咨询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陈博士认为,学校发展的关键归根到底就是大学的氛围和大学中的人。一所大学最珍贵的,就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沉淀凝聚下来的独特文化和传统。要办好一所大学,就必须思考自身优势和特色到底是什么,到底有着一支怎样的教师队伍和一批怎样的学生,培养的学生究竟有哪些共同的基本特质。他认为,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结构和社会需求还不完全适应,行政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服务还不够。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上,高校既不能曲高和寡,更不能随波逐流,既要培养各行各业有用人才,满足社会需求,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也要有一种开风气之先的胆魄和走在社会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前列的能力。

陈博士指出,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在教育供需关系、竞争环境、投入条件和评价标准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高校必须要思考“教什么,育什么”“怎么教,怎么育”和 “怎么对待教和育的人”等问题。他以中美两国大学的学生培养作比较,认为教育应该是外在陶冶和内在激发的有机结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陈博士还介绍了上海为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贡献度采取的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最后,陈博士就高校和政府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究竟应该做些什么进行了介绍。他认为,从政府的作为和支撑来看,关键是要调整政府管理高校的思路和办法,政府部门在教育治理方面最应该做也是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规划、投入、评价。陈博士认为,从高校来看,优化内部制度安排是前提和基础,软硬件建设要相互平衡,内部管理要更加精致;党委权力与校长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校内权力与校外权力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听了陈博士的报告很受启发,很有收获,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教育理念和实干精神值得学习借鉴,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学校对未来发展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