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合作之外的收获

作者:本报评论员来源: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06-05-25浏览次数:234

责任编辑:

  远在浙江的浦江县带着40余个合作项目来校寻求合作,科技处和相关院系精心准备,根据自身优势寻找与需求项目之间的结合点,通过热情诚挚的推介,短时间的洽谈便使双方“情投意合”,除当场签订4个项目合作意向书外,浦江县委书记蔡健一行还深为学校的热情诚恳所动,推迟行程,设专场招聘毕业生。为毕业生提供40个就业岗位、建立毕业生实习基地等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一次单纯的科技协作最终扩展为全方位的校地合作,其中有不少东西值得总结和思考。除科技协作外,我们有更多的收获。
  找准学校的科研生态定位,努力促进成果转化,是突破科研瓶颈的关键。从学校这些年来的科研实践可以看出:学校强化科研强校的观念,把科研放在特殊重要的位置,确定了“纵向突破,横向扩展,以项目聚人才,靠人才出成果,以成果强学科,立足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工作思路,在与地方企业及科研单位的合作、构建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服务平台上狠下功夫,突出地方性;先后与东方希望集团、四川东风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内江市人民政府、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建立起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促进了成果转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特色就是优势。为什么浙江浦江县不远千里而来?吸引他们的是有比较鲜明的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作为我校的老牌专业,机械、材料办学历史长,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管理、科研基础等各方面都积累了相当的基础优势,不少特色项目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有特色自然就有吸引力。
  职能部门和相关科研人员的努力工作。积小胜为大胜,不放过任何一个推介学校的机会的意识;主动积极、热情诚恳地为地方服务的态度;充分准备,注重细节,用心尽力地洽谈推介成就了这次合作。成败不完全取决于实力与能力,做事之前先做人,许多国际一流企业招聘人才 “德、智、才”的标准,其实对所有人都该有启迪。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如果学校每一个部门,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岗位、每一次的对外合作,都能主动积极、把握细节,少一些好高骛远,多一些脚踏实地,那么,不论是科研工作突破瓶颈,还是争取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优秀,都应该尽在我们自己的掌握之中。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