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中国

作者:曾晓娟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发布时间:2020-04-02浏览次数:700

   2013年11月,我去台湾国立大学开会,台大文学院院长问我从哪里来,我笑着说从成都来。然后告诉他,西华大学在成都红光镇,从成都北站坐动车十五分钟就到,大约十元人民币,非常方便,欢迎来西华做客!院长先生瞪大了眼睛,“动车十五分钟,只要十元钱,果然是天府之国!”两人相视而笑。调侃之余心里也小小骄傲,即使已过千年,天府之国的美名依旧屹立不倒,虽然原因已与千年前大为不同。

   虽已时隔多年,偶尔我还会回忆起这段趣事。如果现在我再遇见台大文学院院长,我还能这样告诉他:“欢迎来成都,现在的成都不仅去都江堰经济又便捷,去雅安、大邑同样经济又便捷,您要去看看三星堆吗?去广汉只需半小时。”

   作为一名高校学者,很少涉足繁华场所,但不时需要来往于成都周边,城际动车的发展对于我来说便是城市发展的最明显标志。2018年我到天津南开大学访学,许久没坐长途火车的我惊喜地发现,现在高铁从成都到天津只需九个小时。早晨九点发车,穿华山,过洛阳,晚上七点便能抵津。作为一名高校学者,常常需要远行参加学术会议或是学术访问,现在飞机不再是我唯一的选择,我可以望着窗外风景悠然到达目的地。

   长期浸淫书斋,难免两耳不闻窗外事,高铁提醒着我,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发展。铁路给了我纽带,由学校、家庭较为单调的两点一线到无限延展,从成都周边到全国各地。在天津,师妹告诉我,她的丈夫是铁道工程师,正在一带一路上参与铁道修建。忽然我感受到,这条纽带继续在延展,从全国延伸到东欧、中东,也许有一天我可以坐着火车跨越国境,而不去担心速度与时间。

   社会在飞速地发展,我们在享受着这种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并且飞速地适应。正如我与朋友调侃,穿越,我才不会穿越,别说几百年,穿越回十年我都会受不了!因为只有这种飞速发展后才能真正实现人类平等,只有足够的资源才能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实现真正的大同世界。

   80后的我,懂事时正值改革开放的起步,无比真切地感受着这几十年的发展。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曾吟唱道:“我爱我的祖国,但用一种奇异的爱情,就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战胜。”在诗人眼中,爱国是一种感性的情怀,是理智都无法战胜的情怀,无论国家是何模样,都会投于无比浓烈的热爱之情。但是作为一名学者,我一直认为建立于理性认识之上的感情才能更为长久。我爱这个国家,作为古代文学研究者,我爱她的过去,爱她悠久的历史,爱她古老的文明,爱她绚烂的文化。

   每当翻阅古籍,认同感所带来的感动来自我的血液之中。我爱这个国家,作为一个穿梭于城市中的现代人,我同样爱着她的现在,爱着她日新月异的发展,点点滴滴改变着我的生活方式。这个国家古老又年轻,她的确曾是一位历经几千年风霜的老人,她一度式微,似乎难以崛起,但1949年她又重新焕发出青春。她如同这个国家迅速发展的铁轨,从负重温吞的绿皮车到了现在日行千里的高铁,飞速走向世界。(转载同心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