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装满背包 幸福温暖大山深处

——记我校教师、“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杨晓龙

作者:张雪萍来源:西华大学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3-03-28浏览次数:531

  编者按 3月1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揭晓第49期即2013年2月“中国好人榜”名单,“爱心背包”志愿者团体的主要发起人、我校教师杨晓龙入选2013年2月“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全国共有10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其中四川省有10人入选。
  2007年,杨晓龙老师获学校首届“十佳魅力教师”荣誉称号;2011年获“成都好人”荣誉提名前20名;2013年3月,获“红光好人”荣誉称号。
  
2009年端午节,一群来自都市里的青年人成立了一个志愿者团体——“爱心背包”,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约在一起,自驾车到凉山州的甘洛县、巴中市的南江县、阿坝州的阿坝县求吉玛乡、四洼乡等贫困山村去,车进不去的地方就背包徒步进去,给那里的孩子和坚守在第一线的教师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而这个“爱心背包”志愿者团体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就是我校教师杨晓龙。
爱的脚印   遍迹山山水水
  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晓龙认识了同样热心公益事业的李星宇,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合力为甘洛县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筹集爱心物资。
  2009年2月14日,杨晓龙一行前往甘洛县最偏远的一个山村——坪坝乡磨子沟村。磨子沟村不通公路,他们只能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足足徒步走了3个多小时,才来到了这个2008年才通电、一直没有通电话的磨子沟村。
  磨子沟村只有一位编制老师——50岁的向老师,为了不让孩子们失学,他放弃了县城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向老师的多方奔走下,政府为冬天赤脚站在牛棚里读书的孩子们修建了三间瓦房:一间是教室;一间是伙房,同时也是向老师母亲和女儿的卧室;一间放着一个木床,旁边堆满了杂物,这是向老师夫妻的卧室和改作业的地方。由于极端的贫困,孩子们穿的衣服都是破烂的,头发是蓬乱的,眼里流露出一种令人难以释怀的愁苦。看到这些,杨老师一行内心无比难过,他们赶紧向村民们了解和记录村里的情况,并表示一定要再回到这个村子,为孩子们募捐一些教学与生活物资。
  自“爱心背包”成立至今,他们已经多次走访捐助了凉山州甘洛县的平坝乡中心校、新民村、巴洛村、三十户村、磨子沟村、俄洛村、尼觉村、麻风村、瑶厂村、五村,冕宁县二村沟小学,巴中市南江县的九岭村、茶园村、郎坪村和新立中心校、阿坝州阿坝县的求吉玛乡、四洼乡中心校等17所贫困山村的学校,一共为山区孩子们捐助了255490元的教学、生活物资。
传递希望   播下爱的种子
  作为一名教师,杨老师平时不仅要上班、上课,还要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捐助的物资。
  每次出行回来,他都会把所去学校的情况以及活动照片及时地发到网上,很多人也由此认识了那些大山深处的孩子,并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杨老师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给大学生们讲述贫困山区的基础教育现状,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在杨晓龙的影响下,他的很多学生也积极参加到了“爱心背包”的活动中,他们利用暑假到那里支教,让大山里的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关于团队的定位,杨老师认为爱心活动不仅仅是物资的赠送,更重要的是要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并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孩子们感受到在大山外面有很多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在关心他们的成长,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些来自千里之外的爱,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让这种爱生根、发芽、结果,并传播开去。
  这几年他们常去的几个村子,孩子们的生活卫生习惯有了较大的变化,脸洗得越来越干净,衣服穿得也越来越干净,精神面貌也有很大变化。前段时间,孩子们写出了自己的心愿,有些长大后想当医生,好给乡亲们看病,还有孩子要当农民,要种很多很多土豆,卖了钱后去帮助更贫困的孩子……
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
  “我们团队所做的事儿,其实就是微公益,所谓微公益,就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儿着手的公益行为,强调全民参与,量力而行,以积少成多的方式创造社会价值,其特点是大众性、常态化。”谈到爱心背包团队时杨老师如此说。
  微公益与其说是一种公益事业,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眼下,热爱微公益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惊呼:中国慈善业面临拐点,慈善事业不再只是政府或少数富人的事情,草根也能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儿做起,凭借力所能及的付出,助人悦己。
  “爱心背包”,幸福温暖了大山深处。现在,“爱心背包”的成员已经由最初的13位发展到了现在的308位,包括来自重庆、广东、上海、江苏、北京、福建、湖南、河南等地的成员。
  面对入选“中国好人榜”,杨老师很淡定,就像他说的一样:“慈善不再只是催人泪下的募集资金,也可以是快乐的、健康的;慈善不是一个人付出很多,而是多数人付出一点;慈善,不再只是道德要求,而是文明社会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人格修养。慈善,正在平民化。”
  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像“爱心背包” 这样的草根公益组织涌现出来,共同来撑起公益事业的一片蓝天。   

杨晓龙老师与山区的孩子们在一起


 

责 编:王蜀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