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上的“金钥匙”

——记2012年四川省优秀教师、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徐延海教授

作者:学生通讯员 雷雨田来源:西华大学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2-10-15浏览次数:545

      走到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如果你询问徐延海老师在哪里,你可能会得到以下几个答案:在实验室吧;带学生出去比赛去了;在上课呢……当然,如果你是上周之前去找他,你得到的回答会是——去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州立大学进修了。这就是徐延海教授,一个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一线、永不停歇的年轻博士。在教学过程中,他不断探索,逐步找到了三尺讲台上的“金钥匙”。
换位思考   教学方式不断革新
      初到西华大学时,徐教授还是个刚刚站上三尺讲台的新老师。由于缺少教学经验,加上所讲授的课程《汽车理论》,对于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一门非常专业、很难理解的基础课程。
      刚开始,徐教授的上课效果并不理想,“虽然自己课堂讲授时很卖力,但是好像学生并不太买账。”他回忆起当时的上课情景时如此说。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他一方面虚心向学院的老教师和上课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另一方面,他主动找学生交流,在与学生们的交谈中,他才意识到自己在备课、讲课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一次又一次地与学生沟通交流中,他认识到:“要上好一门课,必须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他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会碰到的难点。”
      现在,《汽车理论》这门理解起来难度大的专业课程已经成为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它也成为了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第一个省级精品课程。谈到学生的感受时,他指导的研究生张安静同学这样评价徐教授:“他会在课堂中举很多例子,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深入浅出,我们听起来觉得很有趣,我们对理论课程不再感到那么可怕。”
  不仅理论课程这样,在徐教授讲授的实验教学课中,我们也可以见证他一切从学生出发的理念和不断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上好实验课,他付出了很多。当初,《汽车理论整车性能实验》这门课所使用的一套试验系统太过于专业化,不太符合学生群体使用。徐教授认为,要让学生对“整车性能测试”有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必须开发一套新的适合学生使用的系统。于是,2005年,他着手主导研发新的“整车性能测试系统”,2008年便开始投入实验课教学使用。到目前为止,这套系统每年可供500人以上使用,使用学时超过5000小时。
实战操作  第二课堂活动风生水起
      在2008年之前,全国性的大学生汽车类比赛不多,常见的仅是一些小规模的校级比赛,例如发动机拆装比赛等。由于缺少实战经验,很多学生进入企业后显得很“脱节”,无法尽快适应企业化生产模式,这些情况对汽车学院的老师们触动很大。他们深切认识到,教学转型,培养实践型人才是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当务之急。于是,在徐延海等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的三支学生车队成立了,其中FSAE由徐延海教授主要负责指导。以三支车队为依托,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也随之兴起,汽车学院80%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每年深度参与的学生达300人次以上。
     无论你是工科学生还是文科学生,对这三支大名鼎鼎的车队都应该不会陌生,它们是FSAE、本田节能车队以及飞思卡尔。在历年举行的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西华大学都获得了较好成绩,其中包括了杰出工程大奖、杰出品质奖、运动大奖等11个奖项。这么“牛”的队伍在获得如此辉煌战绩时,师生们把目光大多聚焦在了获奖的队员身上,往往忽略了站在他们背后,为他们出谋划策、稳定军心的指导老师。
专业精神  美国取经本土“实战”
      刚刚从美国学习回国的徐延海教授感慨颇多。“我很佩服美国学生骨子里的一种专业精神,在整个大作业中,他们的老师会采用过程控制的管理模式,对学生作业完成的每一个进度作出标准化评判,既重视了过程培养,又有效地杜绝了学术抄袭的现象。”
  徐教授认为:“在我们国内的教学中,可能不太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课堂提问方面也不像国外大学那么踊跃自由。这些,都是我将在我的课堂上改进的地方,创造条件,让学生们敢于自由发言,敢于提出质疑。敢于质疑与提问的学生才是‘专业’的学生。”
  徐延海教授不但在教学、科研上很专业,很敬业,在为学院改革发展建言献策上也很尽心。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主持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周华这样谈到:“徐延海教授为人谦虚、低调,做事热心、高调,在尽心尽力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还主动关心、支持学院的改革发展,甚至在美国进修学习期间,他也时刻牵挂着学院,牵挂着他的学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是徐延海教授坚守三尺讲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做好专业化教学,专业化实验,培养学生专业精神的“精诚”,让他的教学、科研之路越走越广,成绩与荣誉如金石开裂般绽放开来,而那把“此时无形胜有形”的“金钥匙”他已经牢牢握住……

徐延海教授(右一)与FSAE车队队员交流

责 编:王蜀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