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家杨晓亮的艺术人生

作者:黄娇 陈旭旸来源:西华大学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2-12-19浏览次数:1063

       一头长发卷曲至肩,是他外表特有的柔。古铜色的面容沉淀着阳光的常年浸润,凸凹有致、轮廓分明的脸上呈现出一股高原风的粗犷与豪迈,谈话间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嬉笑怒骂昭然于外,刚性十足。但女儿婚礼上的哽咽潸然以及深入灾区的爱心捐助又传达出七尺男儿的浓浓爱心与万千柔情。这就是花鸟画家杨晓亮老师。一接触他,便感觉到他身上散发出的浓郁艺术气息,使你不得不深深地感叹:真真一个艺术家的范儿!画如其人,人如其画,一点儿也不假。
画如其人
稳重与张力并存
      杨晓亮老师给人突出的印象是大气、旷达,正如他作品中洒脱飘逸的泼墨,狂放尽显。但其作品中空间的谋篇布局、色彩的浓淡疏密安排、所表达出的花之情态、鸟之神韵以及用笔的精工、细腻又透露出他创作时的沉稳把控与缜密思考。
      杨晓亮老师致力于花鸟画已有很多年,从小就对绘画充满了浓厚兴趣的他,因小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与中国画结缘,受到近代潘天寿、齐白石、任伯年等一大批花鸟画家的影响。但杨晓亮老师并不拘泥于传统花鸟画的画法,他的笔墨顺应时代,不断脱古创新,以一种简约笔墨、巧妙构图、意蕴情深的手法,向观众展现自然界最不为人所关注的野花野草。他的花鸟画作,工笔精致,写意洒脱,既有中国画的静谧与淡远,又兼具西方油画的热烈和绚烂,寂静而不沉闷,热烈而不浮躁。画面的纯净与构图的韵律,彰显了中国古典的美学情怀;内容的丰富和构图的夸张,又传达了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他于传统的花鸟画中融入时代审美趣向,在悠远的写意风里洒下绚烂的生命张力。
      如今,他作为学校电视台同学们的指导老师,带领同学们用摄像机记录校园的大小事宜,拍下校园美丽的景致。平时,他总是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成为“忘年之交”。一位电视台的同学说:“杨老师有时候就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不拘小节,但只要你有什么事找他,他总会很快就帮你做好。”杨晓亮老师耿直豪爽、古道热肠的性情以及做事上的洒脱果敢,让人感觉他浑身充满力量。       

注情于画
“每幅作品都是我的孩子”
      艺术家的感情是丰富细腻的,诗人寓情于诗,书法家寓情于字,画家寓情于画。杨晓亮老师的画作始终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充斥着生命的张力。他说:“一件艺术作品是严谨的,作为一名艺术家,就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创作的每件作品都会展示给观众,所以我必须保证在完成任何一幅作品时,都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不带进自己的情绪。”他的画作始终以花鸟为主题,展示大自然中的阳光、朝气、蓬勃,让人感到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跃动。
      在空余时间,杨晓亮老师除了画画,还喜欢养鸟、喂鱼、栽花,艺术家的情思让他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一颗恬淡的心,在创作上仔细地对待每一幅作品,在每幅画中都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爱,因此他把每幅作品当成是他的孩子。
艺海无涯
画作都是“跑”出来的
      每逢双休日和寒暑假,杨晓亮老师总是喜欢外出采风,从藏羌高原到蒙古草原,从大西北到南国三亚,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都会激发他创作的灵感。他写意花鸟画里的鸟,大多是他采风写生时,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鸟,不为常人所见,它们形态各异。那些花也是野外的小花,许多他都叫不出名字,但皆是大自然的精灵,在他笔下呈现出古朴宁静的自然野趣。用他的话说:“一个艺术家不能闭门造车,自然之作品源于自然,并在作家的感悟下重构自然,如此,才能创作出既真实生动又充满灵性的作品。”
      几十万公里的采风路,一份份深深的艺术情。一直以来,杨晓亮老师都是师从自然,问道花鸟,在灵秀博大的自然界中寻找创作的源泉,以一种至微至善的眼光观察着那些不为人知的生命。为了画出更多更独特的鸟类,他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可以说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他“跑”出来的。“画家画到一定的程度,在技术上已经没有多大的问题,而画的是思想”,杨晓亮老师这样对我们说到。在创作中,他一再寻找着最质朴、最独特的艺术思想。
“花风醉羽”
十年艺术道路的小结
      花风送爽马鞍山,翰墨书香舞醉羽。近日,杨晓亮“花风醉羽”花鸟画作品展在安徽马鞍山市开展,杨晓亮老师从自己十多年来在艺术道路上的成果—— 一百多件画作中精心挑选了六十件,这些作品都因其独特的画风和大胆创新的笔法深受大众喜爱,一些国画收藏家和业内同行们纷纷购买珍藏,这次画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本人称,马鞍山画展是他在自己近十年艺术道路上的一次小结。
      杨晓亮老师曾多次举办画展。他的国画先后在杭州、深圳、天津、山东、河南、安徽、青海、广州、珠海、香港、呼和浩特等全国各大城市展出。杨晓亮老师的画作还在美国西雅图、加拿大、澳洲、马来西亚等地举办个人展览和联展。2009年,李长春到彭州考察,杨晓亮老师作为彭州画院的院长,向李长春汇报彭州的基层文化建设,并当场挥笔作画“事事如意”,得到了李长春的高度评价。尽管如此,但他并不自我满足,只是谦虚地称:在艺术的道路上,仅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么一点绘画语言。
      “半曙楼主”杨晓亮老师在绘画上已然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他用一支画笔描绘出一花一鸟一世界的气象,用一张画纸渲染出一枝一叶大自然的美丽。中国画传承千年,在艺术上,杨晓亮老师始终持这样的观点:没有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艺术就是空白的、茫然的。当代中国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传承优秀的中国画艺术,就是要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在传承中力求创新。
      “生活是美好的,让我们一起去拥抱美好的生活,珍惜美好的人生”,这是他一直用来自我激励的一句话,他希望自己能够把艺术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艺术。在日新月异的花鸟世界里,这位传统与时尚结合的艺术家将矢志不渝地追求,向着艺术之林更深处探进。  

对话杨晓亮     

      问:请谈一谈走上绘画艺术道路的经历。
      杨:对于80、90年代孩子来说,生活在读图时代,各式图像资源浩如海,可能无法理解上世纪六十七年代国内图像资料的匮乏,而我就记忆深刻。因为就是在那个时期我疯狂地迷上了绘画。没有师友的指授,没有画作书籍的观摩,就自己“编辑”画册。邻居是做糊纸盒的,需要使用大量的旧报纸,我就在这些旧报纸堆里“淘”画,将刊登在报纸上的画作剪下来粘贴在本子上,作为学习的资料。中学的时候,还以当时盛行的革命宣传画为范本进行临摹。从刚刚接触绘画时,不解宣纸为何物,在一种类似于包装纸的纸张上依样画葫芦。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我同学家里的一本清末木刻版《芥子园画谱》后更让我沉迷于绘画,之后,进行了更为正规的临摹。
      1979年,我进入武汉空降兵部队,成为军旅中的文艺青年,我的绘画特长引起部队领导的注意,作为人才培养,被送入湖北美院进行专业的绘画学习,从此,生活工作的重心由枪杆转向了笔杆。在美院学习期间,我对各种艺术门类都充满了兴趣。素描、国画、油画、立体构成、刊头设计、美学和艺术理论等,并一一研习。我把素描的透视、油画的光影、设计的装饰和构成融入到中国画的创作中。
      退伍后,我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艺术的研究和创作,寻求适合自己心性的艺术形式和绘画语言,先后画过油画、山水画,最终在离自己生活体验最近的花鸟画上找到了自己创作方向。
      问:介绍一下本次画展的情况。
  杨:早前安徽那边就约我办个人展览,因工作繁忙一拖再拖。去年洽谈成功,我就开始了筹备。经过一年的准备,我从几年来创作的一百多幅作品中,精挑细选了六十余幅在马鞍山展览馆展出。该展览是受马鞍山政府之邀举办的外省籍画家的官方画展,由市文联主办。因此,马鞍山市从政府到文联到美协以及社会各界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画展其间,前来观展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画展结束后,六十多幅画很快被收藏家和爱好者抢购一空。画展在马鞍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皖川两地艺术交流的一个成果,对两地艺术界美术界的交流、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问:你对皖川两地画家的画风有何评价?
  杨:由于地域差异,两地的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巴蜀大地山明水秀,巴蜀画家深受影响,画面明秀润气。马鞍山画家多属于北方系列的绘画,他们的画更雄厚奔放。
      问:这次马鞍山画展准备之充分,时间之久,规模之大。对于您来说有什么特殊意义么?
      杨:这次展览可以说是我近十年来的一个艺术总结。十年来,在艺术上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学习和总结,加深了对中国绘画特别是花鸟画的理解和把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绘画面貌,有了自己的体系,即所谓自成一家。这个体系就包括绘画的造型、色彩、构图、题材和形式。就像一个人的外貌一样,你的画有了你的风格,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杨晓亮的画。这个很重要,这是一个艺术家追求的目标。达此目标,除了艺术的灵性与天赋,还必须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和积累磨练。
      问:看到你QQ签名上说自己每天都很忙很累?
      杨:当然,累是肯定的,但有时也是一种福气,一种成果。每当我完成一件或一批作品后,有一种释然的轻松与愉悦。我的作品通过艺术的形式,以美的视角展现出来,让大家看到我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是一种欣慰的累。另外,在党委宣传部工作,跟你们在一起工作,虽累也觉得开心。
      问:能讲一讲您接待李长春的故事么?
      杨:那是09年,李长春到彭州参观基层文化建设,我作为彭州画院院长,为李长春介绍基层文化组织的工作情况,也现场为他作画,作品取名“事事如意”,实际上是一幅谐音画,我画的是柿子。这也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人民生活的富裕,国泰民安,得到了李长春同志的赞许,他觉得这样的形式非常贴切。
  问:您的字号半曙楼主,有什么含义呢?
  杨:半者为晓,我是早上出生的,拂晓嘛。另外,自己在艺术道路上取得的小小成就永远不能自满,“半”即不完全,以此鞭策和鼓励自己,我在艺术的道路上永远是学生,要不断追求。
      问:请用一句话评价一下您自己。
      杨:为人坦荡真诚,永远保持平常心,不骄傲自满,汲取别人优秀的东西,弥补自己的不足。
 

杨晓亮,字焱夔,号“半曙楼主”,1962年生于四川,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民进中央开明画院理事、四川省民进书画院院长、四川西蜀花鸟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诗婢家画院常务副院长、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成都市花鸟画会秘书长、彭州画院院长、四川东方书画研究会秘书长和《今日水墨》杂志执行主编,曾荣获人事部颁发的“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现就职西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2009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右二)与杨晓亮(右一)亲切交谈

          杨晓亮老师的作品《林深藏幽》

责 编:王蜀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