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

——访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王博

作者:学生通讯员 吴伊灿来源:西华大学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3-05-21浏览次数:1308

      王博,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首届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四川省2013届省级优秀毕业研究生获得者。读研期间,他发表了第一作者论文6篇,其中EI检索期刊3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2013年,他又以极强的科研能力,考上了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长江学者管欣教授。
做梦,梦出精彩论文
  2010年,硕士二年级的他便在中国汽车工程领域业界权威期刊《汽车工程》上发表了第一作者论文,并被EI核心检索,同年12月,在中国重庆举办的“制造与设计科学前沿”国际会议中,他宣讲了自己被录用的论文,受到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第二年他又在中国机械工程业界顶级期刊《机械工程学报》发表了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并被EI核心检索。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发表在《汽车工程》上的论文,灵感竟然是做梦时产生的。做梦,梦出了精彩论文。当然这也并非偶然,这一切都源于他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平日创新思维的培养。他说:“我每天时刻都在想我的论文和实验,知识不过夜是我的习惯,问题不想通就睡不着,每个晚上睡觉时总是在不停地思考着。”为了将实验做成功写出好的论文,王博每天早上8点就到实验室,一直做到晚上10点才结束,甚至于晚上睡觉的时候,王博都还梦见自己在写论文,终于有一天在梦中他想通了白天一直困扰他的问题,完成了他精彩的论文。当然在这篇精彩论文的背后,他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也曾为了这篇论文,仅仅是调模型就调了三个月之久。
交流,铸就广阔视野
  出生于教师世家的他从本科开始善于思考与钻研,乐于提问,决不放过任何一个课堂上老师提出的细小的知识点。知识不过夜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习惯。几乎每节课课后都能看见王博与老师探讨的身影,常常拉着老师不让走。
   “我喜欢跟所有老师交流,不管是否是我专业领域的老师。”他与几乎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交流过,与大多数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他询问的问题涉及到专业领域的方方面面。“把握已有资源,不断吸取老师的智慧很重要。凡是跟专业相关的都应该学习,有所学习才能有所创新。与所有老师交流、与国际水平的优秀学者交流,那么我就可以学到世界更先进的思维和理念,会让我的视野宽阔起来。”他说。他还常常为了一些高水平的学术问题,想尽办法通过Email与作品原作者取得联系,相互交流咨询他所不了解的知识,现今他仍与国际国内的不少专家教授,通过邮件保持密切的学术联系。
  “每个平台视野不一样,我要求自己时刻保持上进的心,永远不要满足。”为了真正让自己享有国际视野,王博积极参加了2012年“先进车辆与集成技术”国际会议;2012年7月,在四川汽车工程学会和西华大学举办的“成都先进车辆技术”国际论坛上,王博又作为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工作人员负责国际专家外宾的接待和交流工作。近日,王博又将参加成都理工大学和四川省学生联合会联合举办的“四川省高校第五届硕博论坛”并宣讲他的最新论文。他说,作为研究生,应该多参加这种学术交流活动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
转身,追求完美
  今年是王博在西华大学的第七个年头,在西华求学的七年里,王博坚持每一学期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并依靠自己高度的自律性去努力地达成。
  他说:“我是一个人生中的完美主义者,如果我有目标的话我就会尽一切努力去达到它,只有这样才能让我永远不断地前进,因为我相信总有人比我强,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追求完美,他要求自己一定要写出令自己最满意的论文;
  追求完美,他要求自己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追求完美,他要求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即将结束西华之旅,踏入吉林大学的大门,成为车辆工程博士研究生的他,也有很多想说的话:“感谢母校与所有老师给予我的培养,特别是徐延海教授和我的导师孙仁云教授。我的导师孙仁云教授曾慷慨地出资,让我参加汽车领域国际会议;徐延海教授,他并非我的导师,却依旧对我毫不保留地进行帮助。还要感谢西华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老师们……我将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自身能力,争取今后能为中国的汽车行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王博在2012年7月参加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吉林大学主办的“先进车辆与集成技术国际会议”上与加拿大康考迪亚专家Subhash Rakheja合影。

责 编:王蜀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