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新闻路上

作者:朱佳垚来源:西华大学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5-01-09浏览次数:1001

        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想要做记者?
  2012年9月24日凤凰卫视主播吴小莉来到西华,在她准备离开的时候,我冲上去问她:“小莉姐,你可不可以像当年可口可乐总裁给你机会一样也给我一个机会?”在她微笑示意下,我问:“记者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具有人文情怀呢?”她说:“人文情怀就是你骨子里坚持的东西,真心的对这个社会好。”
  2013年大一寒假,我通过自荐信的方法争取到去成都电台面对面栏目实习。遇到第一个发布地震信息的记者孙静时,我问她:“地震时你为什么不跑?”她说:“因为记者是社会的良心。”
  回看自己走过的新闻路,发表了上百篇稿子,从《中国教育报》到门户网站再到《西华大学报》。我发现,记者虽然力量微小,但能用手中的笔让不同的人看看这世界的不同切面,让世界有小小的改变。
  我想,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做记者。
  古希腊哲学家普洛泰戈拉曾写:“人,是万物的尺度。”大学期间我采访了很多人,有名人如吴小莉、阮次山、吕宁思等,但更多的是一些普通人。大二寒假我到宜宾电视台城市资讯频道实习,报道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任你再妙笔生花,也只能把文字化成平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我跟着采访了儿子患了心脏病的农村妈妈,想要跳楼讨薪的农民工,捡到巨款的加油站清洁工……他们说的都是自己遇到的小事,他们或悲伤或愤怒或快乐,他们本来离镜头很远,却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这些新闻本来都不是我预期的,看起来和“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离得太远,和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无关。但在采访之外我听到了更多,看到了更多。我听着他们絮叨,看着他们的流泪或微笑,在采访之外,却在故事之中;在理想之外,却在现实人生中。
  过春节时,我“自作主张”采访了一位患阿尔茨海默综合症早期的伯伯。他的家人怕带他回家过年不安全,护工也回家吃团年饭了。我跟他说我是实习记者,和他“摆摆龙门阵”。他便断断续续地跟我聊过去的人生,他做知青的时候,他工作的时候……
  “我想我老伴儿,她走得太早了,”……“我也想和大家一起过年,我一个人在医院太寂寞,但他们都怕我这个病……”“我儿子工资高,工作好得很,就是忙……”
  我一直安静地听他说,每过一会儿他就会问我,“你是谁?”
  “我是个实习记者,想陪你聊天。”
  “哦,我儿子工资高,工作好得很,就是忙。”
      后来编片子的时候,我脑中总是回响着一句话“他忘了很多事,但从未忘记爱你。”这个伯伯也在渐渐忘记很多事,但他念念不忘的总是自己的家人。
  片子最终没有播出,但我越却发坚信:那些挤在人潮中的每个人,他们的一举一动就是这个国家的脉搏,他们的喜怒哀乐就是这个国家的晴雨表。懂了他们,才能懂得世界,懂了他们,才能懂得生命,懂了他们,才会有好故事可以说,懂了他们,才能做一个好记者。
  我想,我以后或许不会成为一个有多大成就的记者,但我一定会是一个坚持人文情怀的记者,始终走在新闻路上。

朱佳垚,共青团员,凤凰学院2012级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四川省高校好新闻言论类一等奖,校级优秀三好学生3次,五四青年标兵,西华大学中国梦演讲比赛一等奖,西华大学中国梦征文比赛一等奖。

责 编:王蜀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