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要贴近现实

记我校管理学院教授田敏博士

作者:实习记者 李欢 王燕来源:西华大学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4-12-03浏览次数:636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宣布,自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这是继2012年7月后,两年多来央行首次降息,请问各位同学,你们是如何看待这次降息的?”“我认为这是货币政策的应用。”“我认为这是在拉动经济增长,因为银行降息会导致人们少存钱;厂商在低贷款利率的驱动下,可以选择从银行贷款进行投资,从而使得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这是11月24日下午在管理学院教授田敏博士所讲授的《宏观经济学》课堂上出现的一幕。11月22日央行利率调整的政策引起了热议,同学们各抒己见,好不热闹。而这样的课堂讨论场景,在她的课堂上并不少见。
激发灵感:升华课堂教学
      如果你是田老师的学生,那你手中绝对有一份书单,上面详细地列出了经济学相关领域参考书,这些书都是田老师悉心整理推荐的,包含与教材互补的专业书、课外延伸阅读等书目,帮助解决学生们的专业疑问并带动他们对经济学知识多角度思考。
      “现有的教材理论性比较强,数学计算比较多,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我给学生们推荐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这本教材的优点在于它是以图表、新闻、事例等来解释经济学现象,贴近生活、浅显易懂。”田老师把林毅夫的《论经济学方法》这部书推荐给同学们,书中问答式的交流、深入浅出的讲解,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无论是对于管理和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还是该领域的研究人员都不失为一部极具启发性的好书。
      田老师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把身边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融合到教学中,她强调“教学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能照本宣科,要贴近现实,讲的东西要吸引学生,让他们听明白,才能有所收获。”
      除了生动的案例教学,田老师还有自己的“学生小分队”。
      “我上课经常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每个小组5至8人,分别给他们不同的选题。要求他们将讨论结果制作成PPT,各组派代表上台讲述,让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小组讨论中尽可能地让每个人都有事做,既考察他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又锻炼他们的胆量与学习力、表达力。”谈起“学生小分队”,田老师娓娓道来。
在田老师看来,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讲课要有逻辑体系,不能杂乱无章;前后知识要连贯,要能层层递进;科研成果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要引导学生创新性的思考;知识点要信手拈来,分清主次。”
紧扣时代:科研应服务于社会
      今年10月24日,田敏老师应邀参加中国国家行政学院主办的中国首届公共管理博士后论坛,并作为博士后代表以“大数据时代领导班子结构模型化管理的再思考”为主题在主论坛发言,该项研究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关注,并被收录于大会论文集公开发表。
      “做科研不能老是停留在写论文阶段,不能仅仅为了晋升职称而做科研,一定要找准方向,把准国家战略需要的脉搏,寻求具有创新性、现实性的选题,理清研究框架,大胆尝试。”田老师有自己的科研理念。
      作为课题负责人,田老师获得了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资助项目“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推进我省重点小城镇建设研究”,主持完成了“创新锐变推进四川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三次产业协同带动机理研究”、温江区委政研室委托项目“温江社区(村)经济组织研究”和相关领域横向科研项目;作为主研人员参与了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高科技支柱产业特征研究”、成都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发展成都总部经济研究”等,研究成果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这是一个学者的社会责任,我们做的研究,能为国家、为地方服务才是目的。”面对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空城”现象,田老师有着自己的看法:“小城镇的发展要能吸引更多的人回到故乡生产与生活,要留得住乡愁。”
      2014年,对田老师来说,是一个丰收年。她不仅受邀参加了中国公共管理博士后论坛,而且“城市产业布局和区域空间分布协调发展研究”项目入选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并获得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访学的资格。
     “有的老师认为,西华大学不是‘985’,也不是‘211’,拿科研项目不容易,要走出去更不容易。确实,我们要突破这些瓶颈有较大的难度,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走不出去!科研选题只要找准了方向,以国家重点方向为核心,围绕国家、地区所需,不断积累、不断凝练,以独创性和实践性为突破口,坚持下去,终会有所发现!”这个坚持自身科研理念多年的“过来人”以这样的方式激励年轻的学者们。

责 编:王蜀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