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今日自己 把握明朝机遇

——记我校1980级铸造专业校友任志锋

作者:学生通讯员 张子宁来源:西华大学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2-12-05浏览次数:879

      他入选全球顶尖一百材料学家(Top 100 Materials Scientists)名人堂榜单的第49名,基于在过去10年中(2000-2010年)发表研究论文的被引用率;他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 fellow,美国物理协会(APS) fellow;他在1998年作为第一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的有关碳纳米管阵列的论文目前已被引用1800余次,位列1996-2006十年间全球材料科学领域被引用最高的论文第二位,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曾被Nature,Science,Nature Material,CNN,AIP等国际期刊介绍。

      他是世界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知名科学家,曾是美国波士顿学院物理系终身教授,现为美国休士顿大学物理系Cullen杰出终身教授,他是西华大学1980级铸造专业毕业生。他就是怀揣梦想踏入西华沃土,从此走上科研之路的任志锋教授。
  11月28日,任志锋教授回到母校西华大学,他并非白发苍苍的儒雅,也没有西装革履的严肃,有的只是低调简单的着装、平易近人的语气。然而眼镜后那双坚毅的眼眸,还有那沉重的“随身办公室”背包,无声地诉说着这位已是世界知名材料科学家的严谨与坚持。
学习过程:每一天都不断完善自我
  “父亲没有什么文化,甚至连‘扁担挑成的一’都不认识,但是他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他的读书重要论影响了我的一生!”任教授深受父亲的影响,坚信父亲的读书重要论, 1980进入成都农机学院(今西华大学)学习。
  虽然所学的专业“铸造”被贱称为“翻沙”,但任志锋仍是踏实地完成每一天的学习计划,不仅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也锻炼了良好的实践能力。大学最后一年,当又一轮就业军团走向社会,父亲的读书重要论摆直了任志锋的人生路:“大学毕业还能继续念书吗?”就这样,他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稳固基础考取华中科技大学铸造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将科研方向定位在处于科研前沿的金属凝固理论。
  三年中,任志锋不断完善自我,投身科研。临近毕业,他在报纸上读到了前沿科学“高温超导体材料”的相关报道,想到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同属材料领域,他深感“机会来了!”遂写信给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管惟炎研究员,后以合格的成绩和学术论文取得了管惟炎研究员的博士生资格考试,进入中国科学院,并最终踏上了出国深造之路。
科研道路:把握每一个另辟蹊径的机会
  父亲从小就教育任志锋:“凡事不要一条路走到黑,要边走边看别的路。”那时,任父以售卖蔬菜维持家用,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家的蔬菜长得快些,任志锋回忆道:“父亲总是在别人没有黄瓜成熟时卖黄瓜,别人卖黄瓜时他早卖茄子!”另辟蹊径让家里有了一定的收入,也对任志锋的科研路起了莫大的作用。
  在美国学习八年后,任志锋已经在超导体材料和碳纳米管的研究领域有了不俗的成绩,在《Science》和《Nature》上各发表论文两篇,并想在此领域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借此机会申请美国大学的助理教授职位。
  在研究超硬材料过程中,任教授发现了有序排列的碳材料,“有些人发现了与自己研究课题无关的现象,就会忽略它,但是我却觉得有意思,觉得这是个另辟蹊径的机会!”他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这正是一些人追求的“碳纳米管正列生长”现象,不禁大喜,立即将研究方向转向碳纳米材料,将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发表于《Science》,并成为全世界材料科学领域十年来被引用率最高的10篇论文之一。
  “伟大的科研成果有时是一些‘副产品’,所以我们要锻炼自己的洞察力,有另辟蹊径的开拓意识,才能把握住机遇,取得成功。”一个时常听到的道理,从任教授口中吐出,却显得耐人寻味、醍醐灌顶。
为人之道:心怀感恩 生活简朴
  “做人要心怀感恩,有能力就要帮助别人。”此次百忙之中回到母校,任志锋最大的目的就是为学校建立“先进材料及能源研究中心”,为西华大学材料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诊断把脉。
  “西华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工科学校,必须要有自己的博士点,今后才能在众多大学中有立足之地!”为了给母校的博士点建立打下基础,任志锋教授此次偕同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与杰青获得者等国内材料科研领域的14位专家友人,为我校材料学科把脉,同时,也积极探索开设“3+1”、“4+1”等海外留学项目,为西华学子创造出国深造的条件。
  任志锋的感恩不仅体现在回报母校,保持生活节俭也是他感念小时候贫苦生活的方式。平日不用出席正式场合时,任志锋总是一身旧衣,他指指身上的衣服说:“这就是我儿子穿旧了的衣服。”然而这份物质上的不追求,却反而显得其精神上的清朗:“现在,我在美国还种着各种蔬菜,小时候我父亲就是卖各种蔬菜为我凑学费,很怀念。”
  “现在社会经济在发展,精神方面的发展却没跟上,人们缺乏感恩之心,这是社会信仰的缺失!”任教授说道。
寄语学子:学生的任务就是抓紧一分一秒学习
  当问及对师弟师妹的寄语,任教授脱口而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
    “当年我在学校读书时,早上六点起床,慢跑四十分钟去食堂打早饭,然后在去教室的路上边走边吃,午饭晚饭都这样走着吃!”任教授回忆起从前在西华的时光。“那时候过着食堂、宿舍、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需要买东西就请进城的同学帮忙带,纯粹地、心无旁骛地念书!”
  说到如今的大学生,任教授感慨万千:“现在,社会上对学生的诱惑太多,很多大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毕业了便愤懑自己什么也没学到、找不到工作,却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太浮躁!”对于现在大学生找工作眼高手低的现象,任教授直言:“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螺丝钉,做好自己的事,才能让社会这个大机器高效转动,不要拿了800元的工资,就羡慕人家拿1000元的!”
  另一方面,任教授也倡导学术上言论自由的思想:“昨天座谈会后听到下面的老师和学生说‘院士坐在上面,我们都不敢发言了’,这很不好,学术交流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否则怎么相互促进?”
  对于工科学生,任教授希望他们能将科研付诸于生活——“这样的成果才能满足人类需求、促进人类进步。”同时,他也鼓励同学们踏实前进,不要期待天上掉馅饼、人生大转折,“我的科研路,每天都会经历试验的失败,但是只要总体呈上升状态,人生就能获得成功!做人做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
  “做好今天的自己,才能在明天机遇到来的时候适时把握!”任志锋教授在采访过程中,将这段话重复了五遍。“三、四十年前,我并没有什么远大志向,只是想要走出农村,但是每一天对自我的完善,让我能够在明天看到机会时,已经做好足够的准备去把握它!”
  踏实,一个让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也是浮躁的年轻人逐渐忽略的为人之道,任志锋却用他的人生路告诉广大青年学子:脚踏实地,普通人也能成功! 

 

责 编:王蜀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