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会现场
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切实落实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第一责任人的要求,10月20日下午,学校在行政楼一楼报告厅举行了2016年新聘硕导培训会。校长刘清友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何建平主持培训会。
会上,刘校长代表学校对2016年新聘硕导表示祝贺,对如何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了要求,并分享了自己作为导师的工作经验与体会。刘校长指出,硕导肩负着培养学校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须要明确岗位职责,勇于担当;要尽快熟悉国家、四川省以及学校有关硕导管理、研究生培养的政策制度和相关规定,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能力。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刘校长分享了几点体会。他认为,硕导首先要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引导学生“先做人,后做事”,要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尊师重教、大爱奉献,建立健全高尚人格,让学生首先学会做好人。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言传身教,主动提升自我修养、自身素质,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学生要悉心指导、用心关爱;要积极主动参与科研和服务地方,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让学生多接触实际,在实践中多学、多思,注重对其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做好事。刘校长强调,严谨的治学态度是硕导任职的基础,要培养研究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鼓励其安心做学问,不能浮躁,不能投机取巧,更不能弄虚作假;要全面熟悉和把控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充分认识到研究生培养就是树立自己的品牌,须将荣誉和责任放在首要位置。
研究生部部长刘小兵从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导师管理和学术道德建设三个方面对新聘导师进行了培训。刘部长从学校研究生招生、学位点建设和导师管理现状入手,详细地解读了学校导师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重点介绍了导师职责和导师考核两方面的内容。同时,刘部长结合上级管理文件和规定,强调了导师坚守学术道德的重要性。
会上,学校邀请了校内三位硕士生导师作大会交流发言。硕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院长陈达以毕业生的社会评价入手,列举大量具体实例,分享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体会,从导师定位、导师培养人才的任务、培养师生情谊等方面,归纳总结了“七心”、“三种精神”和“六种思维”。硕士生导师、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雷霞从培养目标设置、层次体系构建、培养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与思考四个方面就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了经验交流。硕士生导师、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杜亚军寄语新聘导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同时,他以问题为导向,从端正心态、加强团队协作、推进实验室建设和重点把握几个关键环节等方面分享了他的工作体会。
研究生部副部长李玲、各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的负责人、全体研究生秘书,研究生部学位管理科、培养科全体人员参加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