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午,四川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现场监督处处长刘志才应邀到校参加客座教授授聘仪式,校党委书记边慧敏为其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副校长王政书主持授聘仪式。
边书记为刘志才处长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接过聘书后,刘志才处长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的相关情况作了介绍,并就学校如何运用PPP模式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提出了建议。
刘处长首先对PPP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国内外的成功范例进行了介绍。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通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刘处长指出,PPP模式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投入方式的改革创新。它优势明显,有一举多赢之效: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公共服务,拓宽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政府能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直接干预;加大资金投入弥补“短板”,百姓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PPP模式虽然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但在国外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认识到这些重要价值,并为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和法律法规层面的支持。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铺开了PPP模式广泛运用的序幕。2015年4月,发改委联合财政部、住建部、交通部、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2015年4月财政部出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
座谈交流
刘处长强调,高校要运用PPP模式,一定要按照学校治校理念,考虑大学的特殊性,充分研究论证和科学规划,哪些项目可以做、由谁做、怎么做;PPP项目必须实行阳光化运作,依法依规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要围绕办好大学这个总目标,通过社会资本,进一步放大激活学校资源,要把社会效益、公益性放在首位,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师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校办、计划财务处、国有资产与物资设备管理处、基建规划处、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总公司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授聘仪式和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