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早报》:拿下全国第三 “小白”开成“黑马”

作者:张雪萍来源: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3-02-25浏览次数:130


1960年的拖拉机

四川高校第一辆学生自己设计制造的方程式赛车“小白”

最珍贵的30年代烧煤球的黑色发动机


《天府早报》2月25日第四版登载了“川内高校第一辆自制方程式赛车 拿下全国第三 ‘小白’开成‘黑马’”一文,报道我校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方程式车队及学院实验室和发动机陈列室的情况。全文如下:

川内高校第一辆自制方程式赛车


拿下全国第三“小白”开成“黑马”


博物馆之夜系列报道:西华大学赛车“小白”
第一辆
  2010年10月,四川高校第一辆学生自己设计制造的方程式赛车“小白”在西华大学诞生。
最古老
  该校汽车交通实验中心的实验厂房里,停放着近20台车辆,最老的是一台1960年的拖拉机。
最珍贵
  在汽车结构陈列实验室,地上放着47台造型各异的发动机,最珍贵的莫过于一台黑色发动机,它用的燃料是煤球,这台发动机都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东西了。

  50多年前的拖拉机、40年前的老爷车、学生自己造的方程式赛车……在西华大学里,有这样一间厂房,里面陈列着各个年代的车辆。
  西华大学前身为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成立于1960年,是当时西南唯一的农机学院,车辆设计制造一直是其特色优势学科,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学校不知不觉就“积累”下了这些藏品,现在它们仍被学生用来了解汽车构造。
  它在第一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获得了11个单项奖,综合排名全国第3,成为当届比赛的‘黑马’。”
“战功”卓著 综合排名全国第三
  白色外表、圆弧形外壳、矮矮的车座……这辆赛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好可爱!实际上,平时同学们也都喜欢叫它“小白”。
  西华大学方程式车队指导老师吴涛介绍,2010年要举办第一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西华大学是中国西部唯一被邀请参赛的学校,“可当时四川还没有学校造过赛车,我们见都没见过。”吴涛老师说,学生们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赛车照片和资料,自己摸索着开始设计制造。
  由于是初代产品,这辆赛车的设计时速仅为90公里,重量近300公斤,外形也极其简单。吴涛介绍,从无到有的过程可没那么容易,除了发动机和轮胎是由大赛组委会赞助,其他零件可是费尽周折。比如轮胎上的铝合金立柱,他说,这是一个关键零件,一开始准备找飞机公司进行数控加工,但是费用高达200元/小时,算下来4个立柱就要花费15000元,已经严重超出预算,“后来我们联系到师傅手工制作,700多元做一个。”
  2010年10月,前后经100多名汽车学院学生参与、耗时13个月的赛车“小白”终于诞生了,这也是四川高校第一辆学生自己设计制造的方程式赛车。同时,它也在第一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获得了11个单项奖,综合排名全国第3,成为当届比赛的“黑马”。
轰动全校 同学骑摩托跟着跑
  西华大学方程式车队总顾问谭正平同学还记得当时的试车场景。当时几乎所有参与制造的同学都来了,大家在校园里找了处平直的道路,放了些桩筒,由车手驾驶着赛车“小白”在其间蛇形;汽车刚一启动,轰鸣声立刻响彻半个校园。因为是第一次行驶,车子不敢跑太快,可每个人都很兴奋,“好多同学骑着摩托车在后面跟。”
  现在,“小白”早已告别赛场,大多数时间都停在实验厂房里,给同学们制造新赛车时参考用,不过吴涛老师说:“常有已经毕业的同学回来看它。”
  在后面2年的比赛中,同学们又制造出了更成熟的赛车,并按颜色叫它们“小黑”、“小青”。
  现在,这三辆赛车都是川内高校中仅有的,“每一辆都独一无二。”谭正平同学介绍,今年同学们还将制造两辆赛车,其中还有四川首辆电动方程式赛车,“目前在设计绘图阶段,预计5月开始制造。”
汽车“陈列室”>>>
  20多辆新老汽车
  西华大学汽车交通实验中心的实验厂房里,停放着近20台车辆,有老爷车、越野车、新款轿车,也有货车、吉普车、面包车,“小白”、“小黑”、“小青”三辆赛车只是其中一部分。众多的汽车藏品中,有的完好无损、有的引擎盖大开、有的已被大卸八块,实验中心主任王永忠介绍:“这些车辆都是我们从1960年建校开始,陆续收集来做教学用的。”
1960年的拖拉机
  “一年级时,学生们来看;二年级时学着拆;三年级时学修理;四年级时就可以做毕业设计了。”王永忠说,这些车辆有的来自政府调拨,有的是学校退役车辆,大部分属于汽车企业捐赠;车辆年代跨度久远,有上世纪70年代的老上海老爷车,“最老的,是一台1960年的拖拉机!”
赛车“小白”
  动力:春风CF188发动机
  长:2.8米
  高:1.2米
  重:300多公斤
  离地间隙:70毫米
  设计时速:90公里
70多年前的发动机只烧煤球
  西华大学汽车交通实验中心主任王永忠说:“除了车辆,我们还收集发动机。”走进汽车结构陈列实验室,地上整齐放着47台造型各异的发动机,其中最珍贵的莫过于一台黑色发动机,它用的燃料跟其他都不同:是煤球。“这台发动机都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东西了。”王永忠说,由于东西的年代太久远,已经没人知道是怎么到学校的了,不过听他老师说,这东西来自当年成灌路上的一辆大客车。
  “发动机包罗万象,能帮助学生了解汽车结构。这些藏品,也代表了学校在车辆设计制造方面的历史积淀。”王永忠说,现在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参观发动机陈列室和老拖拉机。(天府早报 记者 陈俊 摄影 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