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还拿过设计届的“奥斯卡”

作者:学生通讯员 徐淋 唐语汐来源:新闻网发布时间:2019-12-25浏览次数:711

   他,参与设计的“能够获得淡水的救生圈”,获得设计界的“奥斯卡”——德国红点奖;他,曾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评选为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他,是2019年西华大学“自立自强”之星。他是袁怀宇,一个为了梦想拼尽全力,为了梦想不懈奋斗的西华学子。

   袁怀宇,美术与设计学院2019级研究生。2018年获得国际红点大赛奖项;2018年参加CDN中国汽车设计大赛入围全国50强,多次获得四川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一等奖。2018年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发明专利受理1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5项,已授权3个受理2个,外观专利申请 10项,已授权7个受理3个。


追梦之路上不断提升自我

   对梦想的全力追求往往能打动人心。高中时期的袁怀宇也曾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经历过徘徊和选择,最终在画室老师的影响下,他找到了前行的目标。他用彩色的画笔为自己的未来一点点铺垫道路。“那种前辈和师长口中描绘的理想生活让我充满动力。”袁怀宇说。他很庆幸当初跟随老师和学长学姐的指引,走上了今天的设计之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015年高考结束后,袁怀宇根据兴趣选择了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在这里,袁怀宇开始了他人生的新篇章。专业学习是丰富有趣的,大学四年,他通过不断地实践,攻克学业上的一个个困难,从容地将一个个奖项收入囊中,完成一项又一项目标。努力学习、参加学科竞赛、担任班委……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更好地锻炼与磨砺自我,让自己离梦想更进一步。

   对于袁怀宇来说,大学学习并不只是完成课程任务和课后作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沟通,在每个细节上都严格要求自我。为了更好完成一幅设计作品,他常常会多番修改,精益求精。“有时候一幅设计作品会改了又改,直到自己满意的那一刻。”袁怀宇说。

   袁怀宇很懂得在学习上寻找各种渠道丰富自身的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各类学术讲座、前辈们的对话交流,都是他观摩学习的途径。为了更好地学习国外优秀的设计作品,袁怀宇利用网课、口语练习等方法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加深对作品的了解。“看看学长学姐们在做什么,我们也跟着学习,把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不拘泥于课堂,以每位值得学习的前辈为师,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工设专业除了需要学生自身专业知识过硬,也需要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在每一次的创作中寻找新的突破。

   因此,在完成学业之余,袁怀宇也会参加校内外多项学科竞赛和设计比赛,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实战经验。即使成绩不够理想,也不会放弃,他会慢慢拾起路边遗落的珠贝,耐心培育,等待孕育出璀璨明珠的那一刻。

   除了学习,班级工作也是使人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本科四年,袁怀宇并非只做一心扑在学业和创作上的“书呆子”。大一开始,他担任班长一职为同学服务,这也培养了他在工作安排上面面俱到、热心主动的好品格。服务同学的同时,他积极去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各项知识与形势变动,能力也在默默付出中得到了提升。


苦心不负 终有所得

   2018年,是袁怀宇获奖呈“井喷式”的一年,他和团队一起斩获多重奖项。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号称设计界的“奥斯卡”——德国红点奖。2018年9月,袁怀宇及其团队成员何越、汪大丁设计的《能够获得淡水的救生圈》从全球55个国家及地区的564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reddot设计奖”。

   观察与学习,才能为设计提供灵感来源。获奖作品——“能够获得淡水的游泳圈”正是从为非洲儿童设计的淡水装置及泰国船难事件中获得灵感。袁怀宇解释了该作品的设计原理:这是一款改良后的救生圈,上面有一条带状空间作为海水储存区,平时处于密封状态。而一旦发生海难,漂浮在海面的人可以打开封条,让海水进入带状空间,在海水储存区的最前端,有一个水滴状“小角”,是淡水储存区,在海水储存区的上方则是一段斜面,在长时间阳光照射下,海水储存区的海水被蒸馏后,沿着斜面,滴落到淡水储存区积蓄。“淡水储存区连接了上方的一根原本在内部的吸管,打开后可以喝到水了。”袁怀宇说。

   厚积薄发,方得成功。获奖背后是工作室里废寝忘食的身影,是久久未灭的昏黄灯光,是堆满垃圾筐的废弃图纸。红点奖的设计作品完成耗时近半年,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设计团队从最初成形的想法到完整的作品展示,经历了无数次讨论,遇到过无数个瓶颈,也改过无数版稿。但最终,所有的困难都被他们克服了,所有的坚持都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回报。“同伴的默契配合,指导老师孟凯宁老师不厌其烦地为我们提供建议,这些都是作品获奖的原因。”袁怀宇说。

   “从大一到大四,我们参加过很多比赛,有过失败,甚至很多作品参赛后如石沉大海。”回忆过往,袁怀宇唏嘘不已,“但我们不轻易放弃,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所有的比赛都教会了我坚持。“落选的作品一改再改,先从自身原因找起,再观摩其他优秀作品,加以借鉴学习,终会有收获的那一刻。

   一个人的成功很难说是独属于他一人的,袁怀宇的成就也得益于老师的用心教导,得益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性格各异,爱好也不尽相同,但因为同一个设计梦想,他们聚在了一起。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一个个作品的诞生,他们在每一场比赛里发现了独属于彼此的默契,在追梦的路上留下欢声笑语。

   即使现在,大家天各一方,各奔前程,但他们对袁怀宇的影响依旧延续至今。曾与袁怀宇同属一个工作室的汪大丁说:“怀宇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只要他决定去做,那他就会对那件事、那群人负责到底。”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他们在各自的青春岁月里留下了精彩的一笔,感谢相遇,不计得失。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如果说刚踏进大学校园的袁怀宇还是个懵懂迷茫却有着一腔热血的愣头青,那么经过四年奋力拼搏与考研期间的高强度锻炼后,如今作为研究生的他,在面对学习与工作时可以说是非常从容了。

   大学本科时光练就了他积极昂扬、不轻言放弃的意志,也点亮了他前行之路上的又一座明灯。在他人看来光彩夺目的是收获的各项成绩,但对于袁怀宇本人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是诲人不倦的良师、是团队合作中的喜怒哀乐、更是一个全新的自我。

   没有这些生命中曾遇到的温柔的情感依托,也不会有今天的袁怀宇,忆往昔年华,有多少说不尽的感谢都流淌在了暖色的时光里。此外,四年的时光也让他逐渐沉淀,姥姥繁琐的唠叨,父母殷切的叮嘱,袁怀宇从那个不耐烦的小男孩变成了温柔聆听的大男孩,改变的是成熟的心智,不变的是满腔的柔情。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走过天南地北,领略不同城市的风情,喜欢旅行并接触新事物的袁怀宇在每到达一个新的目的地时总会有着无数的思考与追问,去感知不同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再将这份思考融入一项又一项创作中。

   袁怀宇亦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大男孩,闲暇之余健身、长跑都是他愉悦身心、放松休闲的途径,享受运动的酣畅淋漓,体验桌游的紧张刺激,这时的他仿佛就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不加光环修饰的邻家男孩,所谓平凡亦自不凡,便是如此。

   现如今,袁怀宇在学校继续攻读设计学专业研究生,这是对过往学习和实践的总结与提升,也是给自己的未来增加新的可能。对于未来,一切都是未知之数,生命不知流向何方,沿途中他还将遇见更多的精彩。

   冯骥才说:“我们今天为之努力,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披星戴月,历经千帆,回首往事时,不辜负年华的人总是满载着一船星星。袁怀宇的梦想之帆才刚刚扬起,他的未来还有千万种五彩斑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