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志:从自己真心喜爱,到学生真心喜欢!不瞒你说,学生超爱他

作者:学生通讯员 孔维睿来源:新闻网发布时间:2019-12-25浏览次数:1260

   有这样一位老师,学生每当想起他,心里总是一片温暖。他饱含热情与激情,尽职尽责;他为人和蔼,待学生如自己孩子;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是学校“三农”研究学术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他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激励着周围的人不断前进……他就是被评选为2019年度西华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尹德志教授。

   尹德志,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四川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四川省政治学会理事,四川省哲学史学会理事;四川精准扶贫验收专家组成员;成都市政治理论与党史党性教育类市级党员教育师资成员。发表论文40余篇,撰写专著3部。曾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西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西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教学有针对,育人有方法

   对于上过尹德志的课的学生们来说,他的课绝不会枯燥。他会将抽象的理论结合到当下的社会现状中,让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质疑中进步、在探讨中发现新的知识,从而找出自己的不足,因此尹德志的课深受大家的喜爱。

   尹德志主讲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一门现实性很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一门内容比较抽象的课程。从当下社会现状到课本教学,从书本知识到生活常识,尹德志在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间变换自如,每一堂课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一个充满理论与实践韵味的世界。

   课堂上,尹德志讲课风格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层层剖析、结构严谨,他会和同学们共同营造一种渴望知识、探索真理的气氛,学生们纷纷表示:“尹老师非常幽默风趣,讲的内容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课下的尹德志更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一定要求真,要怀着一种‘为什么’的心理,即使错了也要找到错的原因,在质疑中学习,要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掘与进步。”

   每个星期,尹德志都会带着研究生们开读书分享会,“我会给他们一个读书书目,让他们进行长期阅读。”尹德志说到,“我会要求大家每周都要写读书笔记,分享会当天都要发言,发表自己的感想,从读书中增加知识储备,在读书中找到值得研究的点。这既是着眼于当下知识的积累与培养,也是为以后找选题、做研究做好准备。”

   在尹德志看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光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的他总是寻找着各种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他喜欢用“让学生帮自己忙的方式”来进行课外的教学。“有一次我和学生研究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三农结合,我让学生帮我一起查阅资料,梳理文献。”尹德志说到,“果然,几天后学生为我找了很多有用的资料,我问他感受如何,学生回答简直是‘大丰收’。”这样“帮忙式”的教学方法,既让尹德志能在短时间内搜集到尽可能多的资料,也让学生有所收获,变得更专业化,让学生会更加主动来做研究,从而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海上灯塔,学生成长护路人

   作为一名教师,尹德志在指导学生读书、论文写作等方面注重学习方法和技巧,总是耐心解答学生的疑惑。与学生的交流中,他像是一位父亲,关注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情感状况,他经常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走出生活中的困难,做好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尹老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无论工作日的晚上、周末还是寒暑假,他总是在办公室加班做研究。”2017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陈佰霞回忆说,“有一次我去找尹老师签字,他一眼就看出了我填的表里面行距、字体等的错误,并且告诉我细节决定成败。从那以后无论我做什么事情,我都会注重细节,反复检查可能出现的问题。两年多来尹老师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小到填写表格时注意细节,大到思维方式、格局观、对未来的展望。”

   除了学业,尹德志还十分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经常与学生们一起聊天。“同尹老师聊天非常轻松愉快,他会关心我的近况,帮助我解决生活、情感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我们有时候也会分享假期外出旅游有等话题,这时候尹老师就像我们的好朋友一样,融入到我们年轻人的世界中。”陈佰霞说到。2012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苏玉霞是尹德志独自带的第一个研究生。“作为尹老师的第一个弟子,当时的我得到了很多‘优待’。毕业答辩时,我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与尹老师平日里悉心指导密不可分。即使现在已经毕业,他也经常关心我的状况,每当听见他熟悉的话语,我感觉又回到了研究生时的美好校园时光。”苏玉霞笑着说,“尹老师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正能量,他是一位的勤奋、乐观、上进的老师,永远有着一颗关心爱护我们的心。

   对于学生的赞扬,尹德志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十分谦逊地表示:“这是我份内的事。作为一名导师,我是不可以有一丝大意的,每个学生都不一样,之后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来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带出更好的学生。”


不懈付出,汗水铸就成功

   苏轼曾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教学至今,尹德志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西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西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发表了论文40余篇,撰写专著3部。其中《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以四川省为例》这本尹德志教授独自完成的书更是汇聚了他的智慧与心血。

   2013年,经过了3年的研究和半年时间的写作、打磨,这本著作才得以问世。“这本书全书有29万多字,我需要收集素材,整理、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后再把这些内容一个一个字敲在电脑上。”尹德志说,“集中写的时候,我每天要求自己必须写至少3000字,每周至少2万字,就这样我花了十多个星期,从未间断;在最‘疯狂’的时候,每天没有写到规定的字数,就不准自己回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人才,国家非常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尹德志介绍撰写这本书的初衷时说道:“选聘大学生去当村官,就是要走一条城乡结合人才培养之路。这本书源于一个省重点科研项目,这本书有利于帮助大家了解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来龙去脉。对干部来讲,对如何优化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提高效率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对大学生村官本身而言,能更好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政策,让他们更有干劲;对大学生而言,让学生更了解这个职业,尤其是对农村感兴趣的大学生们,担任大学生村官,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谈到自己完成这本书后的感受时,尹德志说到:“除了自己要静下心来潜心做学问以外,领导的帮助、同事的支持、家人的关心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十分感谢王民朴教授带领我申报课题、进行调研;也感谢万远英教授无限的关怀与支持;更感谢家人默默的陪伴鼓励……”

   据悉,大学生村官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一定知识、能力的主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国不断城市化(城镇化)的进程中,村官这个本不是“官”的“官”会越发重要。


严谨求实,科研紧跟新时代步伐

   作为学校“三农”研究团队的重要成员,尹德志现在将自己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三农”的研究中。“三农依旧是现在乃至将来的重点问题,而对三农问题的研究这也将是我今后的发展与规划。”尹德志说到,“我会继续努力,围绕‘三农’研究贡献重点学科建设,继续深入新时期中国“三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尹德志心中,做“三农”研究是他一直以来的初心所在。为此,他经常去农村进行研究,观察农村的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党建情况。“我希望学生能够多去实地考察,学到更多东西。一定要多看、多听、多思考、多分析。”尹德志说到。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尹德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正确的科研道路上。

   不知不觉,1994年入职西华的尹德志已在西华工作25年了,25载教学生涯,已年逾50岁的尹德志从起初一个单纯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成长为如今一个有明确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导师;从最初一个有志青年成长为如今一个博学多识的教授,尹德志在感叹时间流逝的同时,也感恩这25载光阴中给予过自己帮助的每一个人。

   未来,尹德志还会更加努力,无论是在课堂、科研上,还是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他都会尽力做到最好。“我会坚持不懈地将科研工作进行下去,也希望更多的老师们能够对知识进行长期的积淀,不管有没有得到认可,踏踏实实、坚守自己的本业,努力培养学生,多搞研究,提升自己的能力与价值,为西华、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