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廖望副教授团队在废塑处理方面取得新进展

作者:学生通讯员 潘曼坪来源:理学院发布时间:2024-05-22浏览次数:12

近期,理学院廖望团队在化学综合性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SCI 中科院1区TOP,IF:8.4)上发表题为“Ternary Single-Use Packaging Plastics Alloy”的研究论文(DOI: 10.1021/acssuschemeng.4c00858.),论文的学生第一作者为理学院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潘曼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生周俊、理学院本科生刘星麟、唐雨柔参与相关工作。

塑料在包装、建筑、汽车等领域得到充分应用,随着全球对塑料需求的增加,其产量也在逐年上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每年塑料的产量约4.3亿吨,几乎超过了其他所有材料。超过三分之二的塑料是一次性塑料 (SUP),其中聚乙烯(PE)约占36%,聚丙烯(PP)约占2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约占10%。这类塑料生命周期极短,使用一次后迅速变成废弃物。因此,提高塑料回收率是减少塑料废物的关键。

本文合成并使用了一种新型接枝共聚物(PP-b-PE)-g-PET, starch (BPS),作为PP/PE/PET三元共混塑料的增容剂,明显提升了混合塑料的力学表现(以断裂伸长率为代表,提升超过7000%,图1)。

三元一次性包装塑料合金的微观形貌及其拉伸行为

为了验证增容剂的有效性,我们将增容之后的塑料合金与纯聚合物进潘曼坪行比较,发现塑料合金的断裂伸长率与PET相当,拉伸强度与PE相当(图2)。

三元一次性包装塑料合金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该文进一步揭示了该大分子增容剂的增容机理。若将BPS添加到熔融共混物中,它们将主要存在于塑料的界面中。BPSPET链段可以与均聚物中的PET共结晶和纠缠。此外,淀粉链段可以与PET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starch-b-PET嵌段共聚物,从而增大与均聚物进行链缠结的可能性(图3)。

增容机理示意图

本工作为解决一次性包装塑料带来的环境压力提供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