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高炮”轰到你了吗

作者:彭柳来源: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19-06-27浏览次数:350

    2019年央视“3·15”晚会上有一段时长10多分钟的重磅报道,将“现金贷”之后更为疯狂而隐秘的“超利贷”公之于众。这种期限为7天或14天的高息网贷,有个形象的名字——“714高炮”。

    曝光视频中的董女士因店铺周转遇到资金问题,不愿向朋友借钱,一筹莫展之时陆续接到多个贷款平台的推销电话。了解一番之后,她在各平台上传了个人信息,一天之内一共借了7000元。这些APP以各种名目扣除了借款金额的30%,业内俗称“砍头息”,实际到账只有4900元。

    7天之后,董小姐发现借的7000元还不上了,只得从其他贷款APP中申请新贷款还旧贷款。短短3个月,最初的7000元债务竟滚到了50多万元! 

    其实,我们大学校园中也有类似于“714高炮”的高利贷套路,它换个马甲摇身一变就成为了“校园贷”。它看似很遥远,但确确实实就发生在我的学生身上。

    在一次“校园贷”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之后,小A同学找到我,非常焦虑地和我提到自己一年前因为生活费不够,在一个贷款平台上借了1000元钱,第二个月的生活费在还了贷款的本息后所剩无几,不得不又在另外的平台上借钱用作生活费。就这样拆东墙补西墙,她一共借了12个平台,“1000元”最终利滚利变成了“2万元”。

    因为家庭本就贫困,她不敢告诉父母,整日活在担心焦虑中,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这个“无底洞”让她几近崩溃边缘。我感到十分吃惊,平日里这个乖巧懂事、积极向上的女孩能和“校园贷”扯上什么关系?

    于是,我和她一起想办法,报警立案,但派出所说这属于个人借贷问题,并不属于他们的管理范围,建议我们寻求法律援助。我有点意外,因为之前听他人说,只要找到派出所反馈情况,大部分校园贷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但现在却要寻求法律援助。

    后来,我咨询了从事法务相关工作的朋友,得到了这样的答复:有些人以为校园贷是一种诈骗行为(刑事案件),公安机关会立案受理。其实不然,校园贷是一种民间借贷行为,其引发的民事纠纷不属公安机关的管辖范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提到,年利率在24%内的受法律保护;年利率在24%~36%的属自然债务,即双方已经履行完毕的,不得要求债权人返还债务人;年利率超过36%的不受法律保护。而且,因为打官司耗时、耗钱,大多数人在综合考虑后也不想麻烦,都是选择将钱还清。

    对于校园贷事件的处理,她的建议是:不要害怕和家里人说,尽快和家人联系,得到家人的支持,趁早把钱还完,拖得越久还钱越多。

    大部分同学在贷款签约时急于求钱,想着应该能够很快还上,再加上他们法律意识淡薄,所以并不会去细看签约时的内容,如利率是多少?是否有利滚利的约定?而在同学们还不上借款时,部分借贷平台又会诱导学生去其他平台借贷,拆东墙补西墙。到了最后,连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要还多少钱了。

    最终,小A向自己的伯伯说明了情况,向其借了2万元先把贷款的窟窿填补上,假期回家再找机会和父母坦白。小A的事情算是解决了,现在她的生活学习也恢复正常。她告诉我,自己一辈子也不会再碰这样的贷款了。

    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应当与其家庭经济实力相匹配。因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而产生“高消费”、“校园贷”,你“潇洒”的背后却是父母的辛劳。谁该为你的“任性”买单呢?是自己吗?我想最终还是父母。本应该通过四年的努力学习有个大好前程,却因为自己的“任性”进入了另一种命运,甚至也改变了全家的命运,把全家都拉向了痛苦的深渊。

    贪慕虚荣,超前消费,一时“富翁”,一世“负翁”。物质的攀比都源于精神的匮乏,大学生应该抓紧大好的青春时光努力学习,提升自己。“远离校园贷”,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理性消费才是正途。

    如果确实有贷款需求呢?大学里拥有健全的资助体系: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生源地贷款和各类补助等等;向正规银行机构贷款;请求父母支持;寻求正规渠道兼职;省吃俭用……

    总有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让你远离校园贷,青春不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