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管理学院召开“人工智能时代下专业建设与发展”专题研讨会,围绕人工智能技术革新趋势,探讨专业建设与校级优势学科融合发展新路径。院长赵修文、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
在致辞中,赵修文强调了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和对专业建设的深远影响,指出要把握新高考改革机遇,紧扣学校发展加强学科专业规划引导,依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与联系创新发展交叉学科专业,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水平,着力培养适应川渝地区未来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随后,各专业负责人聚焦行业前沿态势分别作主题发言,共话专业发展新图景。
随着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决策、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工商管理专业计划构建“数据+智能+管理”育人体系,同时围绕农业农机产业链与低空经济两大特色方向,还将新增《低空经济数据分析》《无人机商业运营》等课程,深入实施“技术导师+管理导师”双师制培养模式,着力培育具备智能决策与产业整合能力的运营人才。
工商管理专业负责人发言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积极适应智能化浪潮,将增设《数字化人才画像》《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强化学生数据分析与跨场景沟通能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优化师资配置,破解“本科与研究生阶段联动不足”“校企联系薄弱”等瓶颈,并依托学校农机装备学科优势,进一步探索农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色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负责人发言
当前,人工智能在财务数据分析、风险预警、智能审计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多,对于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业财数融合”为目标,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将创新设立大数据会计、数据与金融分析相关方向,着力构建“财会+X”跨专业课程体系,以“微专业”建设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目前,专业系部正深化对标竞进,加速推进高层次师资引进与重大科研项目研究突破。
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负责人发言
坚持“数据驱动、智能引领”培养模式,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确立了智慧物流、低空物流、港口物流、国际物流、食品物流五大专业建设领域,结合川渝物流产业优势,设置“工学为基、产教为翼”课程体系,持续加强专业特色培育。
物流工程专业负责人发言
立足智能制造转型,工业工程专业将重点培养“精益管理+数字化技术”双核工程师,开设《数字孪生与3D打印》《智能工厂设计》等前沿课程,借力行业顶级赛事精耕细作学科发展,推动农机产线优化、低空运载设备设计优化,形成“六位一体”人才培养特色。
工业工程专业负责人发言
期间,与会教师围绕如何将人工智能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更好凝练各专业特色展开了热烈讨论,一致认为应通过课程改革、案例教学、师资培训、实践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举措,切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优质管理人才。
责编:徐佳欣
编审: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