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炎炎六月最热门的话题,有媒体预测5年内中国的高考录取率将达到100%。 自主招生、海外留学等途径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考生所选择,我们已走进一个“人人都能上大学”的时代。 高考录取率将创新高:5年内将达100% 一些省、市和地区已公布了今年的预计录取率。在公布的省份中,绝大多数预计录取率已经超过了70%。例如,根据河北省2012年的“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的数据进行计算,该省大学录取率将达到82.1%;在湖北省,这个数据为72.17%;陕西省估计的数字约为75%。针对高考录取率的问题,2012年高考结束后,《北京晚报》发表评论称,中国未来5年内可以实现高考录取率100%。 自主招生“大战”:名校生源争夺白热化 今年各大学招生的花样比以往又有所翻新,显示了名校对优秀生源的渴望,比如,火得不行的“微博招生”今年再度成为热点,这一手段因为互动性强、及时等特点颇受好评。比如开通2年的清华大学招生微博“清小华”再次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卖萌耍贫”介绍学校特点。“夏天的北京那么热,要选有空调的清华哦!”相比之下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人民大学等学校的招生微博略显谨慎,还是以发布通知、消息为主。 清华大学的工作人员曾表示,招生工作肯定要采取现在“90后”以及“00后”所接受的方式,考虑到他们的认知规律。“微博时代”对于高招工作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许多“名校”不再像以往那样高高在上,而是主动开微博与学生互动。 3年弃考300万:高校面临生源危机? 对于高考生源的减少问题而言,弃考也成为另一个关键词。据人民日报报道,统计显示,自2009年至2012年,我国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人数累计已经超过300万,接近4年报考总人数的一成。有弃考考生表示,在国内不一定能上顶尖名校,高考压力又大,但到了国外却多了机会,不如选择放弃。 有专家表示,从过去高等教育资源缺乏到高等教育均衡甚至是部分地区过剩,无论高校还是政府需要认可并适应这样的变化。“生源危机也是一件好事,能促使中国高校质量的提高。” 用脚投票:能否倒逼出“素质高教” ? 大学录取率上升,招生渠道变多,至少这些因素都是“好的趋势”:代表能够选择的学生越来越多。选择越多,就代表机会越多。当“生源”不再是政府要解决的问题,而成了学校要考虑的问题,高等教育不再是由高考指挥棒“一统天下”,选择权才能被交还到学生手中,学生就成了教育中真正的主人。 当学生能够“用脚投票”,学校才会真正“挖空心思”对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负责,想尽办法改变自己的教育水准,而不是进了大学就让他们“自生自灭”,或者“强迫”他们学习一些自己也不知道意义何在的内容。 是否可以继续期待教育“买方市场”的来临?期待这样的“买方市场”能够让大学多一些人文的关怀,少一些行政的束缚;多一些面向学生未来的素质教育,少一些如“回到高中”一般不知所云的繁琐应试。当代大学的困境,也将会渐渐拨开迷雾。 如果高等教育真能因此走向“学生为主、素质为先”,国人会因此怀着信心,大步迎向即将到来的“100%录取”时代。 责任编辑:翟元平 |
责编:
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