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至16日,第25届中国苏轼学术研讨会在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四川轻化工大学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嘉宾参会。研讨会以“东坡精神与三江文化”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发掘、理解苏东坡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东坡文化精神,推动东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王万洪教授及中国语言文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姚金雨、崔紫晴、王敏,2022级硕士研究生吉利华、邓紫文、刘祉麟、黄子珂、林晓畅参加了会议。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据史料记载,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苏氏父子在料理程氏夫人辞世事宜后启程还朝,走水路途经宜宾。宜宾位于金沙江、岷江、长江交汇处,奇山异水为初涉政坛的苏轼留下深刻印象,他在此创作了《过宜宾见夷中乱山》《夜泊牛口》《牛口见月》《戎州》等诗篇,产生了很大的文学影响和文化影响。
4月15日上午,研讨会举行了开幕仪式。宜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华淑蕊、四川轻化工大学校长庹先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张海鸥受会长周裕锴教授委托,代表学会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主旨报告会,共有五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就苏轼学术研究成果作了主旨报告: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长周裕锴作了题为《苏轼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的发言;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才智作了题为《苏轼眼中的王维——从<桃源行>与<和陶桃花源>说起》的发言;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木斋作了题为《苏东坡:中国历史文化的伟大丰碑》的发言;学会副秘书长、海南省苏学研究会理事长李公羽作了《重视苏东坡非文学类著述的研究与传播》的发言;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曾明作了题为《华夷两樽合,醉笑一欢同——苏轼儋州诗文中的民族观检讨》的发言。上述报告站在当代苏轼研究的学术前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启示,赢得了与会嘉宾的热烈掌声和由衷赞誉。
本次研讨会收到学术论文110多篇,论文研讨内容涉及面广。大会在4月15日下午举办了3个分论坛的互动研讨,与会嘉宾分别从“苏轼的思想、生平研究”“苏轼研究的文学文献价值”“苏轼思想的传承接受”等三个方面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在本次研讨会的“苏轼的思想、生平研究”分论坛上,王万洪教授作了题为《宋代巴蜀书法名家述略》的专题发言。王老师指出,宋代巴蜀书法攀上了巴蜀书法史的巅峰位置,书法名家辈出,影响巨大。他以宋初的“孟蜀石经”书家群体、王著编刻《淳化阁帖》、“宋初书坛盟主”李建中为例,辅以阆中陈氏、铜山三苏、眉山三苏、华阳三李等宋代巴蜀书法著名家族书家群体,以苏轼、黄庭坚分别作为本土书家代表和入蜀书家群体代表,简略概述宋代巴蜀书法家的整体情况,接着从四个方面分析巴蜀书法名家辈出的原因。
学院8位参会研究生在分论坛上作了精彩发言。姚金雨同学作了题为《苏轼研究数据分析——基于2019-2021年CNKI数据库的研究》的交流发言,她以“苏轼”为检索词,对搜索出的3279篇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大致了解了三年里苏轼相关研究的概貌和趋势以及一些研究热点。崔紫晴同学和王敏同学的《苏轼记体文中的交往之乐及其思想内蕴》一文指出:苏轼的部分记体文中包含着交往之乐,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与生民同乐、携亲友为乐和寓形天地之乐,并对其思想内蕴进行分析。吉利华同学作了题为《杨慎<法帖神品目>所载苏轼与先秦著名碑刻评注》的发言,她对杨慎所著之书法碑帖目录学专著《法帖神品目》所记载的苏轼与先秦碑刻名作之间的关系进行校勘、注释、评论,突出苏轼与先秦著名碑刻的关系,点评专家称其有助于研究苏轼书法的来源。邓紫文同学作了题为《从“乾坤易简”看苏轼“以文为诗”》的发言,她首先对“乾坤易简”的内涵进行探讨,然后再对苏轼等诗人“以文为诗”手法的创作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以文为诗”在形式的众多变易中仍坚守诗歌本色的结论。刘祉麟同学的发言题目为《浅析苏轼“言梦词”》,她指出:在苏轼流传至今的300多首词中,“言梦词”共有61首,占比很大,于是以苏轼的“言梦词”为研究对象,从“梦”主体、苏轼生平遭遇和心态变化以及儒释道三个方面对苏轼写作“言梦词”的原因进行了探究。黄子珂同学的《论苏洵对苏轼文学创作的影响》指出:苏洵对苏轼影响广泛深远,主要表现在苏轼的诗词创作中,还通过苏轼的人格修养、文学理论、创作思维分析苏洵对苏轼在文学创作上的影响。林晓畅同学发言题目是《朝鲜诗人朴永辅对苏轼诗学的接受——以<绿帆诗话>为中心》,她的观点是:《绿帆诗话》共有55条内容提及苏轼,朴永辅推崇苏轼“豪迈”“谐趣”的诗歌风格,肯定苏轼“枯澹观”和赞赏汉诗多样化艺术风格,对苏轼“境与意会”的文学观点抱有积极态度。
分论坛讨论结束之后,学院师生还参加了大会闭幕式和李庄文化考察之行,并和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互动与交流。大家纷纷表示,此次会议规格高、水平高、收获大,开阔了视野,在苏学前沿研究领域吸收到了很多研究养分,有助于返回学校后的进一步阅读、思考与研究。
此外,在4月14日晚举行的学会理事会上,经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潘殊闲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秘书长刘清泉老师推荐,学会理事会一致表决通过,王万洪老师新增为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
近年来,在学院院长潘殊闲教授、原副院长张帆教授等专家的引领下,文新学院已建设起一支具有西华大学研究特色、居于国内苏轼研究前沿的苏学队伍,并在多个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此次学院1位教师、8位研究生的赴宜宾参会,既在学术上继承和弘扬了东坡文化,同时也彰显了学院苏学研究人才培养的特色。
第25届年会与会代表集体合影
师生集体合影
责编:李梦蝶
编审: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