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青年博士教师学术交流,丰富研究生学术视野,4月1日,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向天宇与道桥系系主任李化云副教授共同组织了特邀论坛与青年博士论坛。本次论坛特别邀请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徐腾飞教授、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朱雷副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朱思宇副教授分别为学院师生带来题为“全应力水平下的UHPC受压徐变效应与分析方法”“深层滑坡溃滑的几种滑带动力学机制”“基于深度学习的结构动力学问题探讨”的学术讲座,由副院长向天宇主持。会后,三位受邀专家与学院青年博士教师就相关专业问题与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讲座现场(一)
讲座现场(二)
讲座现场(三)
下午,学院六位青年博士教师就博士期间主要研究工作与师生进行分享,分享会由向天宇主持。侯瑞彬老师首先分享了“地震动场地放大系数预测模型研究”,对地震动预测方程中的场地放大系数模型的构建进行了介绍,从非效应场地放大系数模型和场地参数的比选两个方面讲解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以及自己所建模型的特点,并展望了下一步研究工作。
鲁会军老师分享了“龙马溪组页岩各向异性力学特性与破断机理研究”,以页岩气开发工程为背景,针对页岩常见的破坏类型,开展了单轴压缩、直接剪切和深部原位三轴压缩力学破坏测试与研究,揭示了页岩压剪与深部原位条件下的各向异性力学特性与破断机理,研究成果为缝网压裂数值模拟参数选取与固井技术奠定了基础。
杨凯老师分享了“让压支护作用下软岩大变形隧道力学行为研究”,基于双节点法梁单元与接触单元,提出了让压结构力学行为的数值实现方案;基于Mohr-Coulomb模型,提出了一种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实现了本构模型数值程序的二次开发;采用提出的让压数值实现方案和开发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探讨了让压结构的位置和阻力对衬砌的损伤分布、主应力分布、轴力分布和弯矩分布有显著影响。
秦媛媛老师分享了“网格化管理提升老旧街区公共空间防灾安全性能的机制研究”,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研究如何提升社区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并深入组织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大力推广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推进基层社区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研究。从而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专业培训,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保障机制,提高隐患排查、预警信息传递、组织群众避灾避险能力。
王绮老师分享了“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探讨了排污费改环保税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中国8000多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保费改税可以促进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该影响在国有企业,高污染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中更显著。
潘皇宋老师分享了“软土地区市政隧道施工对下卧地铁盾构隧道变形影响研究”,基于精细化三维数值模拟探讨了各阶段施工参数、施工方法对地铁盾构隧道结构变形的影响;分析软土地区不同保护加固措施对新建隧道开挖引起下卧盾构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提出了软土地区上部开挖卸荷条件下既有地铁盾构隧道的变形控制技术方法。
在整个学术交流过程中,汇报老师多次同现场教师学生进行互动,发表不同观点与见解,学术交流气氛极为活跃。最后,向天宇表示今后学院将继续组织类似的学术论坛,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其中,并从中学到新知识,提升科研水平。
讲座现场(四)
讲座现场(五)
讲座现场(六)
讲座现场(七)
讲座现场(八)
讲座现场(九)
责编:戴茜
编审: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