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学院志愿者服务队拍摄绵竹年画制作工艺

作者:学生通讯员 文佳 来源:凤凰学院 发布时间:2013-07-05 浏览次数:687

      凤凰学院暑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前几日的考察和资料查阅,对绵竹年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7月2日,队员们扛着摄影摄像器材,向绵竹市年画博物馆和绵竹市年画村年画展览馆进发。
      绵竹年画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这是在绵竹最常见的年画制作。在绵竹市年画博物馆内,志愿者们拍摄了绵竹年画从清代至今传承沿袭至今的一些年画作品。有俏皮有趣的“老鼠嫁女”、趋吉辟邪的“赵公镇宅”、仪态万方的“侍女”,抱着鲤鱼的“送福童子”、神气活现的武士,象征快乐的“童乐图”,寓意丰收的“莲莲有鱼”等等,令人回味无穷。
      在博物馆内,工作人员还给志愿者们展示了绵竹年画雕版印线、手工上色的年画工艺。同时还给志愿者们讲解年画的基本知识,对著名作品做讲解,对年画内容代表的不同含义,给志愿者们详细的讲述。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中国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绵竹年画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宋代。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年画步入了辉煌、鼎盛时期。
     7月2号下午志愿者们还拍摄了绵竹市年画展览馆的年画制作,在展览馆内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演示绘制年画。绵竹的年画的绘制,首先是以木版为主,它每一个不同的画面都有一个木板。首先把它的一个轮廓印出来,墨汁干了以后再上色。一般的话,一个画面大概有20到30道工序左右。年画的色彩很鲜艳,五颜六色的,在民间传统文化里,可以起着“驱邪”的效果。
      工作人员讲到,绵竹年画的内容极为广泛,历史人物、戏曲故事、民俗民风、花鸟虫鱼等,都是常见的年画题材。绵竹年画的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绵竹年画除了博物馆内的作品,还有一大批民间画师,他们才是绵竹年画的脊梁。在绵竹市年画村,有着各式各样的年画画舫,这些画舫风格各异有着数名年画大师。7月3号上午,志愿者们来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木板年画技艺传承人陈健师傅的画舫里,他的年画与其他传统的年画有着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其他的年画是木板勾线、手绘上色,而陈健师傅的年画是以木板印拓,全篇为黑白两色,称之为木板年画。徐师傅讲道,这种年画更具有历史价值,懂的人少、能绘画的人也少,工艺都是在自己长期的绘画中琢磨出来的。徐师傅的画舫里从清代、明国到现在的年画木板印拓都有,还有一些仿古的字画印拓。他还热情地教志愿者们学习拓片年画的绘制,志愿者们绘制的《蟾宫折桂》获得了徐师傅的表扬。
      绵竹年画制作工艺繁复,让志愿者们大开眼界。在拍摄过程中,年画师傅们细心讲解,让整个拍摄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

拍摄现场(一)

拍摄现场(二)


责编:舒婷

编审:王蜀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