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凤凰学院在4A-207教室举行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学工部副部长张新泉应邀担任主讲。学院学生事务发展中心副主任吴珏宁、团委书记甘丹、辅导员杨恋以及10级本科、11级专科的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张新泉副部长在讲座初始,便给同学们抛出一个问题:“一年以后我走出西华大学校园的时候,我的人生新起点在哪里?”此后,张新泉副部长便围绕这个问题为同学们展开就业形势的指导,并表示大学生在即将走出校门的时期,应该给自己准确定位,做一个明白人,看清楚自己身处的环境。 张新泉副部长表示,大学生的毕业选择大致为考研、就业、自主创业三种。但每年将近600~700多万的应届毕业生为了社会所提供的1000多万岗位挤破头。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经济增速逐年放缓,由经济增速所带来的就业增量将逐年减少。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负面影响还未结束。国际贸易需求近年来明显减弱,国内相关产业开工不足,不少中小企业停产、倒闭,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据调查,经济增速每减少1%,便会缩减500万个就业岗位。并且社会所提供的岗位中并不都适合毕业生就业。有的就业岗位存在供不应求、质量不高、就业成本提高等问题。 在社会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存在“蚁族”高智、弱小群居的特点,从而造成就业观脱离实际,都向往高薪、轻松、稳定的工作。今年来的“公务员热”、“编制热”很大程度反映出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职业素养与用人单位需要不能很好地匹配。比如拈轻怕重、我行我素、拖拖拉拉、碌碌无为完全背离了吃苦耐劳、团结协作、雷厉风行、开拓创新的优良职业操守。 他谈到,90后“摊饼哥”、“北大生卖猪肉”......当这些听来诧异万分的消息呈现在大众面前时,也许不少人会惋惜。但这不是噱头,这是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路的真实写照。理想和现实总是太大差异,当你在一条道路上行不同时,是否可以考虑另辟蹊径,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张新泉副部长的介绍实例中,同学们还看到了高文凭、高素质的耶鲁毕业生秦玥飞回小乡镇当村官,也有普通大学学生通过创业成为新锐创业富翁。离同学们最近的莫过是我校11级毕业生平美生创立的电子商务公司。 最后,张新泉副部长总结到,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所在。希望大家在校努力学习,掌握真本领,顺利实现自己的梦想。 
讲座现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