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16:00,外国语学院在院学生会办公室开展了“5.25悦心灵”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月之易班微访谈活动。外国语学院优秀教师李红梅受邀作为访谈嘉宾,与大家畅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心理。活动在现场和易班线上同时开展,各班心理委员、部分学生代表参与了现场访谈活动。 The Great Debaters——黑人心理信念 访谈第一部分是以优秀经典电影The Great Debaters(《伟大的辩手》)为载体,师生共同探讨了电影中反映出的人物心理。 李老师一开始就分享了自己对于电影的感受与看法,她讲到,“这是一部励志电影。影片中反映了当时黑人反抗种族歧视的现象,强调语言可以改变社会意识,以辩论的方式不断挑战当时社会的传统观念。我们应关注到影片中人物的特点和其心理的变化,以及片中人物给予我们的思考”。 随后,同学们就自身对于电影的疑问感受等方面与李老师作了探讨。 文学人物分析——心理性格是关键 访谈第二部分,李红梅针对外国语学院文学作品中人物心理分析大赛中的优秀作品进行了点评和分析。 李红梅老师首先以部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分析大赛稿件为例,分析了其中的不足,指出在人物心理分析时,要着重从人物的性格、语言、行为等方面入手。随后,李老师邀请此次大赛优秀作品作者权国鹏同学分享了自己关于《勇敢的心》的人物性格心理分析。随后,李红梅老师进行了点评,剖析了作品中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并且指出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决定命运。 生活中的“红梅姐”——随性平和 亲切和蔼 访谈第三部分,李红梅老师与同学畅谈了生活中的自己。 作为外国语学院的优秀教师,她主要教授的课程有基础英语、英美文学。李老师在教学态度上认真严谨,不断探讨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同学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李红梅教学认真,一直以来都深受同学们的喜爱。现场的一位同学就讲到,“李老师知识渊博,懂得很多,上课也非常认真细致,我们都非常喜欢她,上她的课,可以学到很多很多。而且她特别的亲切,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关心照顾着我们,我们都叫她‘红梅姐’”。 此次“5.25悦心灵”之易班微访谈活动是外国语学院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分析大赛的延伸,李红梅结合本专业特点,与同学们分享了许多文学人物分析的方法,同时也传递了有关个体性格特征的知识,教授了人生道理,正如电影中所传达的——“我们最大的对手就是我们自己,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明白自己的责任”。 附:部分探讨对话: 同学:小詹姆斯他到底是多少岁? 李红梅:14岁,这部影片可以说是他的成长史,他后来成为民权运动的领袖,他的成长体现了童年创伤对人后来的影响,这是他心理健康的自我恢复,有时候你做某个事情纯粹为了自己好像不够伟大的这一心理,但其实动力非常非常强,可能也会激励和帮助到他人。 同学:影片中的Henry在比赛前与队友争执出走,后来回来时所讲的那些话并主动退出比赛,这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心理呢? 李红梅:这是他成熟与成长的体现,他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团队合作中,出现不同意见时,不是永不妥协,而是应该理性解决,承担责任。 同学:李老师,对于影片中的情况,你会选择暴力还是非暴力呢? 李红梅:我是和平主义者,我不太赞同以暴制暴,就如《水浒传》中的女性角色,也如男性一样狂放,他们都是以暴制暴,这样造成的伤害也是无法接受的,非常可怕。 同学:李老师,在《伟大的辩手》中,Henry是一个性格暴躁的人,他处理事情的方式比较极端,那你日常生活中会用怎样的方式来发泄你的愤怒呢? 李红梅:前面讲过我是一个比较平和的人,对于愤怒,我会找老朋友倾诉,不会采取暴力等特别不好的方式。你把自己内心不好的情绪统统倾诉出来,扔掉了,人也就轻松自由了很多。 同学:老师,你是怎样走上文学研究这条道路呢? 李红梅:可能还是小学时的语文老师的启蒙,那时候,他不仅仅是让我们背诵课文,还总会让我们写段落大意,我觉得这种方式非常好,让我们自己对课文进行理解消化,然后写作,这样,收获的也是我们自己。其次,还因为自己也比较喜欢语文,兴趣爱好影响比较大吧。 
微访谈活动现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