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一场融合职业启蒙、文化传承与爱国团结教育的“三下乡”活动在喜德县彝欣社区成功举办。在喜德县委社会工作部的大力支持下,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师生团队与成都市品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喜德彝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携手,为社区彝族儿童带来了充实而有意义的一天。
活动合影
首场活动“屏幕两端的童年”聚焦职业认知与城乡文化交流。活动创新地将网络直播间打造为“职业解码课堂”,邀请文旅主播运用汉英双语生动讲述凉山故事,阐释“语言是文化的翅膀”;而电商主播也利用质检实验展示自身专业素养,强调“专业是信任的基石”。孩子们透过屏幕直观了解到主播职业背后的专业要求,感叹“原来光鲜职业需要硬本领”。
在“文化小使者”环节,彝族儿童用悠扬的彝语演唱歌曲《不要怕》《大山》,其纯真质朴的歌声赢得线上观众的热烈赞誉。主播团队还与孩子们现场约定,若达成既定学习目标,将赴当地进行回访探望。活动尾声则以“梦想交换”为主题,引导孩子们将远大理想细化为“每日晨读15分钟”等可执行的具体计划,希望他们能够茁壮成长。
活动现场(一)
活动现场(二)
下午进行的“手拉手·我们都是中华小卫士”活动以历史教育为载体,通过互动形式厚植孩子们的爱国团结意识。“时光穿梭机”环节展示了过往烽火岁月的影像资料,并采用随机提问方式引导儿童理解历史事件的当代价值,感悟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寻找小英雄”和“红星传承”环节分别回顾了王二小等抗战英雄的感人事迹及“彝海结盟”等传奇故事,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家国大义的精神内涵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而随后的团队协作游戏,更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深化了认识。
活动现场(三)
活动现场(四)
本次“三下乡”活动以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和专业化的组织实施,有效拓展了参与儿童的知识视野,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国奋进的种子。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将与各方持续深化协作,确保活动效果长效化,更好践行社会责任,助力当地儿童健康成长。
责编:
编审:冉世友